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

從習慣洞察人心》防止離婚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林萃芬強調:父母需持續關注孩子的適應過程!

在一個充滿摩擦和爭執的家庭中,孩子的心靈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林萃芬在其著作《從習慣洞察人心》中提出了這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她觀察到,家庭成員間的持續衝突和負面互動,特別是那些圍繞金錢爆發的爭吵,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模式可能有著深遠的影響。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的孩子,可能會發展出憂鬱的情緒和反社會的行為。

吵架傷孩子,情緒受困,行為失控

家庭衝突,無論是言語還是肢體,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導致他們在人際互動中展現出敵對和侵略行為。這些衝突不僅使孩子們感到沮喪和焦慮,還可能引發行為問題,降低他們的行為成熟度,並損害親子關係的質量。特別是在父母離異的情況下,孩子可能會經歷極大的情緒困擾,如焦慮、憤怒和沮喪,從而更容易感到憂鬱、孤獨和無助。這樣的情緒困擾會讓他們在情感上感到矛盾和被忽視,在行為上感到迷茫,有時甚至會逃避現實、發牢騷或反抗,對他人缺乏禮貌,或是對父母無言的抗議。

透過諮商減少離婚對孩子衝擊

當父母陷入敵對並選擇分開居住時,孩子們常常感到自己被「夾在中間」,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困惑。這種情況不僅讓孩子難以適應,甚至可能對他們的心靈造成長期傷害。因此,即便父母因性格不合而不得不面對分離或離婚的決定,仍然強烈建議通過婚姻諮商的歷程,尋求一種平和且理性的分開方式。這樣做不僅有助於緩解孩子們的心理壓力,也能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健康的家庭環境模型,減少對孩子情感和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溝通和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幫助家庭成員一起穿越這段艱難的時期,保護孩子遠離不必要的心理創傷。

離婚不等於愛減少,父母向孩子保證不變的愛

離婚後雖然夫妻關係結束,但父母關係仍持續合作,想要降低對孩子的心理衝擊,最重要的是雙方都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清楚而堅定的讓孩子了解:「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不會改變。」「愛的保證」能夠讓孩子放心:「爸爸媽媽不會因為分開,而忽略、減少對你的愛,我們依然會在你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孩子認為是自己造成爸媽離婚的,更需要讓孩子知道:「不是因為你的關係。」可以說明:「爸爸媽媽有努力過,可是有些地方無法克服,才會選擇分開。」

減少變動保平靜,透明溝通減焦慮

由於父母離婚後孩子需要調適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所以,爸爸媽媽最好討論出一個讓孩子經歷最少變動的方案,倘若離婚後孩子要跟著轉變生活環境、主要照顧者、轉學離開原本的同學老師,讓孩子同時經歷多重失落的事物,就可能超過孩子心靈的負荷範圍。盡可能讓孩子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變動,不確定感會引發高度焦慮,清楚明白每個變動,有助於孩子降低焦慮感。有些爸爸或媽媽為了降低自己的罪惡感,會想要隱瞞父母離婚的事實,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遭受二度傷害,破壞對人的信任感。

爸媽離婚後要觀察孩子的適應狀況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尤其對年幼的孩子而言,他們不僅會經歷強烈的痛苦情緒,還可能背負著罪惡感,錯誤地認為自己是造成離婚的原因。對於那些性格執拗的孩子來說,離婚的衝擊會更加劇烈,可能會表現出反覆無常的行為,挑戰照顧者的耐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適。即便孩子能夠理解離婚的原因,並不那麼感到痛苦,父母仍需持續關注孩子的適應情況,包括是否有情緒壓力、隱藏的心理創傷、表達情感的順暢性、青春期是否遇到學習或心理困擾,以及對於未來婚姻的擔憂和危機意識。這種細膩的觀察和支持對於幫助孩子走出離婚的陰影至關重要。

The post 從習慣洞察人心》防止離婚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林萃芬強調:父母需持續關注孩子的適應過程! appeared first on 民生電子報.

Related Posts

1 of 428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