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政治

政院宣示建7艘國造潛艦 學者:彰顯捍衛台海決心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2日電)行政院今天核定潛艦國造計畫,民國114年已先行編列新台幣20億餘元。學者分析,14年分批建造7艘潛艦的速度符合常態,但過程需嚴格管控預算精確度,此舉代表對國造潛艦製程的信心,也顯示台灣對敵情威脅的急迫感。

行政院下午表示,院長卓榮泰已核定潛艦計畫,計畫期程自民國114年至127年,預算約新台幣2840億元,籌建7艘新式潛艦量產艦。

政院人士表示,潛艦計畫將在14年計畫期程中,逐年依測試狀況滾動編列各年度預算,114年已先行編列20億餘元,其餘編列細節,國防部會另行對外說明。

前海軍艦隊戰隊長、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江炘杓分析,由於後續艦的製造是基於原型艦經驗,因此14年分批建造7艘潛艦的速度,問題並不大。

江炘杓認為,在原型艦海鯤潛艦尚未完成海上測試(SAT)就編列預算,除代表研發單位對於海鯤製程的信心,也是因為台灣對於敵情威脅的急迫感,讓政府下定決心執行量產計畫,確保能夠捍衛台海安全,能在關鍵海域嚇阻敵軍進犯。

江炘杓提到,1次預先匡列7艘潛艦預算的缺點,是越後面的量產艦可能受物價指數波動影響,導致經費上漲,甚至可能因技術進步、裝備籌獲情形而修改相關配備,現有預算編列是否能順利支應,將是一大挑戰。

國防院學者蘇紫雲表示,14年內建造7艘量產艦符合常態,量產艦計畫合乎國際軍備投資模式,例如美國星座級巡防艦(Constellation-class frigate)也是事前匡列可能預算,待當年度執行前再編列實際預算;從造船工程管理層面看,他合理推估國造潛艦量產計畫一定會有批次,並在量產艦的前艦完工測評後,將後艦改良與構改項目,以及包括物價指數上漲等因素納入計畫。

蘇紫雲推估,後續艦的單艘平均成本約400億元,扣除彈藥等費用後,單艘將下降至355億元,但確切造價,須以實際公告預算細項支出為主。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他支持國造潛艦以強化防衛戰力,且14年內建造7艘的速度並不算慢,但量產預算編列仍應按部就班,不宜在海鯤號SAT還未開始、量產構型無法確定情況下,就編列金額龐大、長期程的量產預算,恐導致預算「精確度」嚴重不足。

他認為,原型艦測試過程比水面艦複雜,加上國造潛艦是幾近全新設計,雖然造艦團隊已克服不少障礙,但缺乏潛艦製造大國完整技術輸出與技術指導的情況下,風險原本就比直接採購成熟的構型要高。(編輯:林克倫)1130822

Related Posts

1 of 1,600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