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3日電)炎夏後,氣溫仍居高不下,小心腎結石又找上門。醫師提醒,台灣約8到10%的人有腎結石問題,預防方法除了均衡飲食如少鹽與多喝水,原則上每天尿量要達到2公升才夠。
40多歲蘇先生本身有腎結石家族史,約20年前發現自己也有腎結石問題,自認還年輕不以為意,沒有放在心上,不但飲食、作息不正常,也沒有注意飲水量夠不夠。
直到6年前,蘇先生的腎結石開始反覆發作,經歷多次體外震波碎石治療,效果卻越來越差,幾個月前某天,突然腰部疼痛到幾乎無法站立,靠人攙扶才能搭上計程車到附近診所就醫,緊急接受體外震波治療後,蘇先生終於正視問題嚴重性,最後到新光醫院求診。
收治蘇先生的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今天在衛教記者會中指出,經檢查發現蘇先生當時左右腎各有一個結石,大小分別為2.6公分、2公分,對於這樣雙側且體積偏大的結石,傳統體外震波治療方式效果有限。
現在腎臟結石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體外震波碎石、軟式輸尿管鏡手術、經皮腎造瘻取石術、雙鏡聯合等方式,根據患者的結石大小、位置、嚴重程度等狀況決定。
以蘇先生的狀況來說,何承勳解釋,因為蘇先生尋求效果小、無傷口、復原快的治療方式,最後接受軟式輸尿管鏡搭配最新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的手術治療;自費約新台幣10多萬元。
何承勳提醒,根據統計,台灣約8到10%的人有腎結石問題,其中一半歸因於體質,另一半則是後天如水喝的少,或夏天流汗流比較多,造成尿量減少、尿液濃度上升,會加速尿液中的結晶物質沉澱,而飲食方面若習慣食用高鹽分食物者,也會較容易腎結石。
他建議,氣溫與腎結石發生率相關,每年7月至9月為高峰期,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到5倍,除平時應多喝水、多運動,避免攝取過多肉類、避免攝取太鹹的飲食,尤其由腎結石問題的人,每天「尿量」至少2公升,換言之就是要喝更多水;腎結石初期沒有症狀,病人經常是因為其他疾病做檢查才發現,建議民眾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編輯:陳政偉)11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