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3日電)將蔗渣化為美國售台飛彈以暗示台美關係,或以花燭象徵印尼華裔身分,「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今起展出,參展藝術家以雕塑言之「有物」,詮釋物質多重意義,是朱銘美術館邁向國際的重要大展。
朱銘美術館去年成立「台灣當代雕塑研究中心」,今年進一步提出「台灣當代雕塑」及「國際當代雕塑」2大年度計畫主軸,積極拓展國際夥伴關係。「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是其主辦集結最多國籍藝術家的重要大型群展,匯聚台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20名藝術家,開展記者會今天舉行。
此次大展獲文化部支持,常務次長徐宜君表示,朱銘美術館長期推動雕塑與兒童藝術教育,文化部推動各項目黑潮計畫,期望國內博物館連結國際藝術家,將台灣文化內容力量傳播至國際,此次朱銘美術館大展是最佳體現案例。
朱銘美術館館長劉柏村則特別向已故創辦人朱銘致敬,讓他們能夠站在其肩膀上找到新的視野,其中之一便是在雕塑領域上,觀察到國際化美術館定位,在朱銘創作基地上透過展覽,持續展現至高藝術成就。
展覽由台灣策展人劉俊蘭及韓國策展人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操刀。劉俊蘭解釋,展覽命題「方物」概念是展現新的物質觀點,並透過藝術家敘事談論亞洲故事,甚至進一步思考人類與物質間的密切關聯;崔泰晚期盼,希望觀眾能於展覽中感受雕塑如何打開視野與不同的藝術表達。
如印尼藝術家哈索諾(FX Harsono)作品「漫長旅程後遺留下的文化」,以竹編船為載體,搭配他在印尼蒐集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象徵物品,如蓮花燈座、波浪鼓等,呼應他的印尼華裔身分,也以船表達祖先渡海與遷徙歷史。
同樣以作品呼應歷史的還有台灣藝術家羅懿君的「蔗渣飛彈」,她以甘蔗渣、菸草、硫磺粉等材料,依據美國售台飛彈款式捏塑,並將其懸掛於空中,觀眾只要拉動下方拉環便可讓飛彈衝向上空。甘蔗為台灣昔日重要經濟作物,後也運用於軍備燃料,暗示著地方物產與國際政治、權力間的緊密關係。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今天起在朱銘美術館展出至2025年1月12日。(編輯:陳政偉)1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