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3日電)財政部參考OECD最新統計指出,台灣在電子業競爭力提升、新興科技應用商機、高階產線移回國內等因素加持下,2020年出口附加價值含量比率(附加價值出口占出口總值比重)上升至67%,創21年高點,顯示在全球價值鏈的定位向更上游移動。
財政部統計處近日發布「從OECD最新附加價值貿易統計,透視我國出口內涵變化」報告。
由海關通關資料整編而成的進出口貿易統計,是以「月」為週期對外發布,具及時性,且可提供按貨品或地區等不同分類維度,是分析與觀測一國總體經濟的關鍵指標。
不過,隨國際分工益趨精細,中間產品在跨國間多次移動,使得以交易(通關)總額為衡量基礎的傳統貿易統計,產生重複計算問題,因此「附加價值貿易」(Trade in Value Added, TiVA)統計應運而生。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TiVA雖資料時效落後,且存在諸多假設條件,但對於掌握一國貿易活動與夥伴國的互賴關係、以及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深具參考價值。
根據OECD TiVA資料庫在2023年11月發布最新數據,財政部統計處指出,2000至2020年間,台灣出口附加價值含量比率落在5成以上,最高至67%,大致以2010年為界,呈現先降後升。
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前10年期間,隨以電腦生產組裝為主的資訊產業移往海外,出口附加價值含量比率由2000年的64.4%,降至2010年的53%。
財政部統計處指出,其後因電子業競爭力提升,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展高階製程,適時迎接新興科技應用浪潮,加上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啟動的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海外台商將高附加價值產線移回,台灣出口附加價值率提升至2020年的67%,為近21年最高。
同時,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台灣的「向前參與指數」自2011年起逐年走升,2020年為22.1%,創下1995年以來最高,與「向後參與指數」差距大為拉近,顯示位於全球價值鏈中上游的台灣,以中間財製造及生產管理見長,與下游國家緊密配合,隨產業朝技術升級方向調整,近年在全球價值鏈定位漸向更上游移動。
所謂「向前參與指數」,是用以觀察與下游需求國關聯情形;「向後參與指數」則顯示與上游原物料供給國的依賴關係。(編輯:林興盟)1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