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

研究:懷孕後期夜間氣溫每升1度 早產風險高6%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日電)全球暖化,正逢11月卻持續高溫,專家預測今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創新高,威脅人類健康。最新研究發現,懷孕後期夜間最低溫度平均每上升攝氏1度早產風險高約6%,夏天生產影響明顯。

這份研究是由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陳怡樺團隊執行,利用2011至2022年大台北地區的世代研究資料,結合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分析女性在妊娠期間暴露於高溫環境對胎兒的影響,發現孕婦暴露於高溫下可能導致自身與胎兒出現生理與心理問題。

研究發現,懷孕晚期暴露的最低溫度,也就是夜間溫度越高,對於冬天受孕的孕婦而言,會有較高的憂鬱情緒,彼此具有相關性;早產風險也相對提高,平均每上升攝氏1度早產風險高約6%,胎兒低出生體重風險高6%,出生體重約減少6.53公克,夏天生產者高溫負面影響尤其明顯。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趙馨今天論壇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孕婦憂鬱與胎兒早產機轉非常多,冬季受孕者的懷孕後期是夏天,當高溫帶來較不平靜情緒,確實可能連帶出現早產風險,這是氣候變遷帶來的孕婦與胎兒健康挑戰,提醒懷孕後期不要忽視高溫帶來的熱壓力。

研究也顯示,懷孕期間綠地暴露與兒童最佳注意力發展有顯著相關性,顯示以孕婦住家附近為基準的綠地暴露,可能有助孩子2歲時發育,為後續分析綠地作為溫度暴露與兒童發展關聯作用提供支持,已在今年環境流行病學暨環境科學亞太國際研討會(ISEE AWPC & ISES AC)發表。

趙馨呼籲,孕婦在懷孕期間可以多利用假日到公園等綠地散步,提升孕婦對於高溫風險的認知及防範,是有效減少高溫影響孕期及胎幼兒健康的重要策略,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可以盡快投入資源,增加都市綠化,以利保護氣候變遷易受傷害高風險群體。

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也在分享氣候變遷下胎幼兒健康挑戰與因應時提到,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對當前脆弱群體造成挑戰,更衝擊未來世代,其中孕產婦和兒童被特別點名,是極端氣候變遷易受傷害高風險群體,倡議孕產與兒童數位精準健康推動發展。

李宏昌提醒家長留意孩子的「關鍵1000天」,是從孕產期第1年到孩子2歲期間,不只要關心孩子營養素攝取,孕產期父母行為、環境同樣影響胎兒,包含父親抽菸、母親孕期吃大魚可能吸收過多重金屬等,建議孕婦注意維他命D補充,可以降低2成子癲前症及早產風險。(編輯:李亨山)1131102

Related Posts

1 of 1,250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