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3日電)中研院、台師大參與的國際團隊,確認了M87黑洞是朝著遠離地球的視線方向旋轉,並透過吸積盤中的湍流,解釋黑洞環狀結構最亮部分的偏移,為黑洞研究開啟新的篇章。
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EHT)團隊根據2017年的觀測,於2019年發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影像,之後持續深入研究,於近期的「天文與天文物理」期刊中發表最新成果,對黑洞環境複雜動力學方面建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參與EHT團隊的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紀柏特(Britton Jeter)、研究員松下聰樹(Satoki Matsushita)以及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卜宏毅等人今天一同在台北召開記者會,介紹這項成果。
卜宏毅在過去2年半中,負責協調團隊,他解釋,黑洞周圍吸積環境是動態又混沌的。2017年和2018年的觀測所帶來獨立的測量,讓科學家從全新的視角,更深入地「約束」黑洞周邊的環境。這項研究展示了如何通過觀測黑洞系統的時間演化,為黑洞理論研究開闢全新的視野。
2018年的觀測確認了2017年首次捕捉到的明亮環狀結構,其直徑約為43微角秒,這與質量為65億倍太陽質量黑洞影像的理論預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環中最亮區域相較2017年逆時針偏移了30度。
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亮區位置的偏移是黑洞吸積盤湍流的自然結果。這與對2017年觀測資料的理論解釋中,預測最亮區域可能會以逆時針方向偏移一致。
另外,團隊發現黑洞影像環狀結構最亮的部分仍然位於下方,進一步強化了2017年觀測中黑洞方向的解釋,黑洞的旋轉軸指向遠離地球。
紀柏特表示,之前EHT團隊的理論小組為理解黑洞影像所建立的資料庫,促進了大量前沿模擬的開發。其中一些模擬與觀測資料非常吻合,而另一些則相對不那麼匹配。觀測與理論模型的比較,將促進模擬中物理細節的進步,讓他非常期待看到接下來的成果。(編輯)11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