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兩岸

中國財政壓力大 地方政府要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中國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難解,今年「過緊日子」仍是地方財政工作的重點。在今年的預算報告草案中,所有省級乃至市級行政區都強調堅持降低行政運行成本,部分地方甚至強調「習慣」過緊日子。

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各地方近期陸續公布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報告草案。在地方財政吃緊情況依舊下,過緊日子是中國31個省區共同的選擇,並強調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等,以騰出更多資金用於支持民生和重大戰略任務。

「政府過緊日子」是指政府部門減少行政開支、非必要與急需支出,勤儉辦理一切事業。在各級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未減的情形之下,「過緊日子」的規定一個接著一個發布,有些甚至在社群中引起討論。

例如,安徽省提出文件資料一律雙面印製、會議不發紙筆等用品等;江蘇省蘇州市則要求在高鐵沿線的公務出差,不安排公務車,公務接待在公家單位的附設餐廳等。

報導指出,2024年12月舉行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各黨政機關2025年要「堅持過緊日子」。在中央一聲令下後,今年31省區均繼續要求轄下各級政府部門繼續過緊日子,嚴控經費、人員支出在內的行政開支。

像是廣東省的預算報告中強調,今年要嚴控部門和單位經費、政府輔助性服務等一般性支出,執行成本預算績效管理試點,努力降低行政運作成本。

除了減少或嚴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出國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外,降低行政成本也是舉措之一。根據天津市的報告,要嚴控公職人員規模;吉林省提出,合理降低公職人員的支出;湖北省預算報告稱,要加強資訊化專案管控;內蒙古自治區預算報告指出,今年嚴控黨政機關節慶、論壇、展會、培訓等活動,培訓費要減少50%。

報導並提到,讓「過緊日子」的長效機制更加完善、健全,仍是中國今年地方財政工作的一個重點。

浙江省的預算報告中甚至強調,今年各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建立健全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從嚴、從緊控制非重點、非剛性、非急需支出,勤儉辦理一切事業,完善「過緊日子」評估機制。

黑龍江省則稱,今年要秉持「小錢小氣、大錢大方」理念,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編輯:吳柏緯/邱國強)1140225

Related Posts

1 of 1,137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