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地方

花蓮市區百餘棟危樓 災民無奈猶見樂觀與韌性

0403地震週年專題2(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張祈花蓮縣2日電)因0403地震成為危樓的馥邑京華,大樓管理室牆上的時間仍停留在地震當下,梁柱鋼筋彎曲、牆面水泥剝落可透光、進雨水;住戶一年來不斷爭取,終於將由國土署支援拆除經費並代辦工程,對住戶和附近居民而言是個好消息。

2024年4月3日上午7時58分,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是921地震後最大規模,造成20人死亡,花蓮近200棟建物受損,約2000人受影響。

被貼紅單、已判定將拆除的馥邑京華大樓,共6棟的15層集合住宅,梁柱鋼筋外露、扭曲,滿地磚塊、水泥塊、玻璃等,電梯間變形,150戶的住戶人去樓空。鄰近的居民一年來更是提心吊膽,深怕大樓垮了被波及。

「打拚20多年買的房子被震垮,心血沒了,不但歸零而且還負債,因為得繼續付貸款。」管理委員會監委黃展宏說,大家面臨家園沒了,心酸難過之餘希望政府協助拆除危樓,之後進行都更重建。

黃展宏說,住戶和縣府對危險建築的認知的落差,一年來經多次協調,最終將由國土署支援新台幣7500萬元拆除經費並代辦工程,開始動工後,計畫每天12個小時拆除,估約需半年時間全部拆完。

震後花蓮縣府委託結構技師、建築師展開緊急評估,按受損程度分為紅單有92件、黃單90件;主結構受損有安全疑慮的紅單戶,在改善前不得居住、使用。

位在花蓮市的天王星大樓被震傾倒畫面記憶猶新,震後2週快速拆完,如今天王星大樓所在地已鋪平,行人、車輛從旁經過毫無異狀,但這一年來,災民想起仍覺得心痛。

「大樓地下室是餐廳、酒吧,生財器具、收銀機都還埋在裡面。」天王星大樓主委王貞云說,災民心中感傷難以抹平,但也看見花蓮人的樂觀與韌性。

她說,住戶已取得共識決定自辦都市更新計畫重建,預計4到6月個月送出重建計畫報告書,經縣府審議通過後須辦公聽會,再往下進行,過程繁複。中央補助款針對自用住宅一坪12萬元,但一樓、地下室作為營業用(非自用住宅),就完全沒有重建基金補貼;經過爭取,賑災基金會願以當年的市價收購沒有辦法參與重建的災民房屋,所以非自用的所有權人除非願意百分百自行出資,否則得忍痛被收購。

「災民都可以領2年的租金補貼,屆滿一年了,大家開始焦慮,明年4月以後沒有租金補貼,但大樓的重建緩慢推進。」王貞云不諱言大家都有相當大的經濟壓力。

另外,還有39件紅、黃單戶選擇走弱層補強方式修繕,包含14件集合住宅、25件透天建築,經花蓮縣府資格審查通過後,都已送國震中心進行設計審查,核定後就可發包。

花蓮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說,縣府第一階段很快完成全數認定,弱層補強階段需住戶達成共識,由結構技師或土木技師進行調查、設計,再送國震中心審核,一來一往每次都需1至2個月時間,行政程序上比較耗時。

鄧子榆說,集合大樓動輒上百戶居民,要達成共識難度高,且是做全面性耐震補強,施工範圍較大,增設剪力牆、擴柱等工程,就有可能會佔用到某些住戶的私人空間,考驗管委會的協調能力,也需要時間溝通。

位於七腳川溪旁的「蓮花大樓」有17樓,128戶近400人居住,管委會主委張惠蘭說,很快取得全部住戶共識,是黃單建物中最早決定進行耐震補強的大樓,也很快找到技師團隊為大樓補強設計;可是各項申請送國震中心等相關單位審查,卻屢因各種狀況、條件不符而卡關,過程歷經數個月又回到原點,實在很氣餒。

除了結構改善,縣府運用善款,分配每棟建物最高300萬元修繕經費,發給紅黃單戶室內裝修30萬元。不過,對於受損不一的住宅來說,財損遠高於補助。像是和勝江山大樓,2樓住戶牆面破損嚴重,從逃生梯就可透視家裡內部,水電管線破裂,初估整修要上百萬元,更別說還要負擔耐震補強的費用,壓得住戶喘不過氣。

前主委范朝揚說,等待修繕過程,還有100多戶居民住在大樓內,彷彿住在工地,每天冒著風險在大樓裡生活,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大樓的公共意外險,希望中央主管機關能協助解決,提供災民保障。

看到災民面臨失去家園的悲傷與徬徨,慈濟基金會援建的「大愛屋」新建工程已展開,5層的RC構造電梯樓房主體結構完成,可望如期於年底完工。這144間中繼永久屋不收租金,優先讓低收及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身心障礙者等入住;居住期2年,視房屋重建及修繕進度,得延長一年。待住戶搬回後,交予花蓮縣政府作為社會住宅使用,庇護弱勢者。(編輯:孫承武)1140402

Related Posts

1 of 1,950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