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日電)少子女化和私校競爭,衝擊公立高中職招生,教育部近日調整減招法規,刪除「前一學年度就學機會率高於120%」條款,將分階段審慎評估,穩定調降班級人數。
少子女化使各縣市學生人數遞減,加上高中職免學費政策、私立高中競爭等因素,不少公立高中近年出現名額過剩的狀況。教育部於去年8月宣布,除竹苗區因新興人口成長,其餘教育部主管的國立、私立高中,都將於114學年起每班調降1人。
然而,還是有很多學校等不及,113學年度全國共有包括花蓮高中、花蓮女中等18校主動申請調降班級人數,經教育部審議後,核定減少1到2人不等。
教育部於今年3月21日修正發布「高級中等學校因應少子女化調整班級數及班級人數處理原則」,放寬減招規定。原本要求前一學年度就學機會率(預計招生的名額除以生源人數)須高於120%,才能主動申請減招,修法後刪除「120%」的明確界線,但仍保留「得視各就學區的就學機會率及區域人口發展趨勢,逐年調整學校班級人數」。
教育部今天以文字回應,強調立場從未改變,前一次修法是在民國106年2月,因應的是107到109學年度的班級人數政策;這次修正則是配合113年8月的新政策(即除竹苗區外,114學年班級人數調降1人)。
教育部表示,整體政策仍維持「公私立衡平考量」、「分階段穩定調降」,法規的調整,是給予各校因地制宜的彈性。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人口變化趨勢,114學年度高一新生人數將降至低谷的18.2萬人,但116學年度因龍年效應(農曆龍年出生的嬰兒較多),會再攀升到22.3萬人,117到121學年度維持在20萬人上下,之後則會再迎接另一波下降。
教育部因此評估,現階段仍不宜大規模減招,而是引導各校朝向精緻化教學、提升品質的同時,穩健調控班級人數。未來將持續收集各界意見,依據人口趨勢、各校實際招生情形及就學機會率等,審慎評估。(編輯:林恕暉)1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