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5日電)受邀從耶路撒冷來到艋舺國際舞蹈節,以色列國際獨舞舞蹈節創辦人恩格爾首度訪台,她認為台灣與以色列處境類似,「舞蹈節這樣的文化行動,正是讓外界重新聚焦我們存在的方式。」
恩格爾(Miriam Engel)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剛落幕的艋舺國際藝術節活動滿滿、誠意滿滿,「這是一個非常歡迎全民參與的舞蹈節,有非常多的活動在不同展館同時進行,「我認為活動成功地促成人際交流,讓跨國連結網絡可以發生,我就有一種FOMO(fear of missing out),怕錯過任何一件事的感覺。」
恩格爾表示,在古色古香的地方跳現代舞,也是艋舺國際藝術節非常獨特的地方,不但在劇場內,在劇場外都在發生,「我看到路人經過會好奇駐足,不管老幼,不管貧富,大家都可以體驗當代舞的特色與魅力。」
恩格爾以「獨舞」為核心,創立耶路撒冷國際獨舞舞蹈節,「為什麼是獨舞?因為獨舞就是力量。」恩格爾認為,「當你的眼神對上另一個人,跨越語言、文化、政治,交流就已經開始。」在全球局勢動盪、政治對立加劇的當下,她認為獨舞能以最簡單的身體語言傳達深層的價值信念,展開對話。
恩格爾說,藝術節、舞蹈節看似沒有實質作用,「但只要存在,相對可以一直提醒,加強外界聚焦身分認同,年輕世代也可以清楚,藝術可以自由表意的珍貴價值。」
這次訪台恩格爾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邀約台灣舞蹈團隊成為耶路撒冷國際獨舞舞蹈節的節目之一,這個計畫由文化部、外交部等支持,今年秋天起國際獨舞節將會有一天專門聚焦台灣藝術家及作品,為台以之間的文化交流及藝術合作建立一個平台。
「台灣與以色列的處境其實很相似。」恩格爾說。在她眼中,台灣是被海洋包圍的國家,以色列則是一個在敵對國包圍下不斷尋求文化與身分認同的小國。「我們都在爭取被看見的權利,而藝術,尤其是像舞蹈節這樣的文化行動,正是讓外界重新聚焦我們存在的方式。」
恩格爾說,台灣與以色列可以在文化上成為彼此的盟友,不僅共享藝術的創意,更共同維護自由表意的價值,「文化的存在正是提醒我們,人活著不只為了活著,而是有什麼值得我們活著。」
值得一提的是,恩格爾首度來台就恰巧碰上地震,讓她嚇了一跳,她搞笑地說:「我想我逃過以色列烽火連天,應該不會死在這裡。」
除地震外,恩格爾也對台灣人的友善印象深刻,她分享第1晚剛到,拿著手機導航,沒想到手機電池沒電,「我完全迷路。」
此時她經過一家熱炒店,鼓起勇氣走進去問了一桌客人該怎麼回飯店,「他們先是指點我路,左拐右轉講完,最後決定邀請我坐下來一起晚餐,喝台灣啤酒,拿行動電源幫我充電,然後一群人浩浩蕩蕩護送我回到飯店。」(編輯:龍柏安)1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