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兩岸

外媒:儘管無優勢 習近平擬與美國打大範圍持久戰

(中央社台北16日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勢回擊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發動的「對等關稅」攻勢,演變成美中關稅戰。外媒認為,習近平堅信「東升西降」,且相信自己的戰略正在奏效。因此中國儘管經濟上不占優勢,習近平仍準備與美國打一場範圍遠超過貿易的持久戰。

華爾街日報今天發表文章指出,與川普(Donald Trump)相較,習近平雖在打持久戰方面處於較有利位置,但外界疑惑的是,中國人民願意承受多少痛苦及代價?這凸顯習近平強硬的對美立場所不可避免的經濟影響。

文章指出,這次與美國爆發關稅戰之前,中國經濟就已陷入嚴重困境。前所未有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數十兆美元的家庭財富蒸發,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和支出。而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讓各級政府難以維持收支平衡。

與此同時,在習近平「以製造業為重」的政策推動下,中國工廠在國內需求疲軟之際仍大力生產,導致國內通貨緊縮惡化,並加劇了中國和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

文章提到,整體而言,當今中國經濟比2018年川普第1個任期時疲軟很多,當時美中首度爆發貿易戰,但中國經濟成長率仍接近7%。而中國政府今年設定的經濟成長目標只有5%左右,現在看來「似乎也偏高了」。

這篇文章直指,經濟疲軟並未阻止習近平對美國採取強硬立場,這是因為他堅信「東升西降」,「東」與「西」分別代表中國和美國。而習近平的信心源於中國在某些領域取得的進展,例如電動車(比亞迪)和AI(DeepSeek)。

因此,只要中國最高領袖認為,對「大國競爭」至關重要的領域超越美國,整體經濟疲軟就是「可以容忍和控制的」。而習近平及他的核心領導圈子認為,中國今天面臨的經濟挑戰是轉型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是用電動車、半導體等「新成長引擎」替代房地產等「舊成長引擎」的過程,且習近平相信他的戰略正在奏效。

但文章強調,上述認知並不代表習近平能完全忽視其政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成本,畢竟持續的成長和就業對中共維持政權仍很重要。但由於企業受到美國訂單取消的衝擊,預計這場美中關稅戰將導致更多人失業。

然而,儘管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太需要政策轉變以維持經濟成長,但幾乎沒有跡象表明,習近平願意聽從建議,把「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根本性地轉向「注重消費者」的政策。畢竟,這種改變需要對中國的經濟模式乃至於政治模式,進行徹底的重新思考。

這篇文章認為,短、中期內,中國政府可能加大對製造業和大型項目的政府支出,試圖緩和經濟衝擊。這種刺激措施將透過催生對鋼鐵和其他工業產品的需求及創造就業機會、尤其是與建築相關的就業來促進成長。然而,這會導致生產過剩繼續惡化及債務進一步上升。

文章最後認為,綜合上述研判,儘管在經濟上並不占優勢,習近平仍準備與美國打一場範圍遠超過貿易的持久戰。(編輯:邱國強)1140416

Related Posts

1 of 1,444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