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文化

台灣建築在多重壓力激發創新 威尼斯雙年展秀成果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7日電)由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劃的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計畫「【無】信仰」,即將啟程前往義大利,將台灣建築界在面對全球動蕩與自然、政治多重壓力下所激發的創意思考帶到國際。

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將於5月10日至11月23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台灣美術館長陳貺怡、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與評審委員、策展團隊共同出席今天舉辦行前記者會。

「【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以本屆大會主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為基礎,重新審視台灣在既有歷史脈絡基礎上「漂蕩的智慧」。面對不可預測的外部自然災害或地緣政治,在全球化與漂蕩危殆的未來之下,建築在灰色地帶中展現的韌性。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台灣重要的國際交流平台,台灣館雖位於平行展區,但是擁有大會認證的專屬館舍,也是台灣持續參與國際建築對話的重要據點。

策展人薛丞倫則希望,在世界關注科技與環境永續議題下,能建立一種專屬台灣的建築觀點,突顯台灣面對難題的實踐力與智慧。

這次展覽集合多組成大、東海、文化、北科大師生團隊與業界建築師,共帶來17組新建築範例與典範轉移的原型作品。包含關於台南鐵路地下化建設的「邊界彈性」,反映當代都市基礎設施變遷的適應與調整;「大員與威尼斯:體現的島嶼共和國智慧」則以辦桌將台南蕃薯崎街廓模型,透過旋轉讓內部翻轉到外部,反向對照威尼斯島嶼街廓與騎樓的都市歷史。

另外,本屆大會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也參與了一件台灣館提案作品:「書山-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典藏中心」,想像未來圖書館的坡道,能成為身體、社交與知識偶遇空間。

台灣館現場也將定時播放入圍2024年奧斯卡紀錄短片、導演江松長的作品「金門」,以日常樣貌隱喻台灣的認同處境和不確定性,呼應場館主題。(編輯:龍柏安)1140417

Related Posts

1 of 306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