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8日電)「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發行至第8輯,以攝影家蔡明德、章光和及已故的許蒼澤為專冊主角,展現紀實到融合科技創新的台灣攝影面貌。蔡明德說,期許體力許可,能繼續拍下去。
第8輯「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編製,新書發表會今天舉行,此次傳主中,許蒼澤以拍攝鹿港聞名,蔡明德長期任職媒體記錄台灣社會變遷,章光和則致力結合修圖軟體、AI科技等開創當代攝影面貌。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說,叢書收錄精采作品外,也以訪談、文獻整理及研究,記錄攝影家的影像經驗及追尋攝影藝術的過程,期盼持續透過出版,傳承台灣社會歷史記憶。
接到叢書專訪邀請時,蔡明德正在對抗癌症,他說,記得他還正在進行化療,在人生面臨生死重大考驗之際,感謝家人照護才讓他能在此回首他的紀實攝影路,特別感謝已故「人間」雜誌主辦人陳映真,「因為他的號召,就此展開30多年攝影生涯,紀實攝影豐富了我的人生」。
蔡明德多年前退休後,便開始整理底片並將其數位化,一一分享在個人臉書,他細數如何因此意外與許多人相遇,像此次「蔡明德」叢書封面照片是一對父女合照,當年的小女孩便透過臉書告訴蔡明德,她的父親已經走了,看到照片可以想念起她的爸爸。
蔡明德說:「老照片帶來不同視角與記憶,期許有生之年,體力若是許可,我能再拿起相機繼續拍下去。」
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還有許多尚未整理完的照片,包含921大地震、衛爾康餐廳大火等,這些都是台灣重要歷史,希望養病後繼續完成。
同以鏡頭留下歷史記憶的許蒼澤2006年離世,他的兒子許正園說,明年父親逝世20年,在台北、鹿港等地皆會舉辦展覽,父親是以相機寫日記,認為攝影就是生活,喜愛捕捉人的氣息與情感,且拍照特別快,底片消耗量驚人,「我媽媽曾問他,為什麼要拍這麼多?他說,以後妳就知道。現在我們知道了。」
在修圖軟體與AI作畫人人上手的現代,章光和在1990年代便投入數位影像創作,他今天提到,2023年忽然確知自己罹癌,他當時一天只睡4小時,每天創作AI圖像,只為實現30年前夢想,也是挑戰攝影在進入數位化時代後的「無中生有」境界,「這個世界已經變了,我希望傳統攝影長命百歲」。(編輯:管中維)1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