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華盛頓1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與烏克蘭17日簽備忘錄,預計4月底前完成兩國礦產協議簽署。雖然川普政府有意藉美烏礦產協議改善仰賴中國供應稀土,但相關智庫分析顯示幫助不大。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基輔當局所估,全球約5%的「關鍵原物料」在烏克蘭,包括石墨、鈦、鋰及稀土等,但除石墨以外,許多重要礦藏都在烏東並已淪入俄佔區。
世界權威的工程和應用科學專業組織「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所屬刊物「IEEE光譜」(IEEE Spectrum)一篇分析直言,重要背景是烏克蘭境內當前沒有已知能以經濟可行方式開採的稀土礦床,縱使烏東地區部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客觀不利條件仍在。
● 儲量不明又缺設備技術 專家不看好烏克蘭稀土
瑞典地質調查所(Geological Survey of Sweden)資深地質學家瓊生(Erik Jonsson)表示,外界多認為烏克蘭有4處富含稀土的礦藏,但有3處不是已淪入就是緊鄰俄佔區,重要的是目前缺乏烏克蘭稀土礦儲的可信資料,既有資料都是來自1963年蘇聯時期的地質調查。
考量礦床多座落俄佔區、缺乏最新可信地質資料與缺加工技術、設施等不利因素,瓊生的結論是「烏克蘭稀土礦床看不出什麼價值。我個人是完全不考慮去開採」。
關鍵礦產研究所(Critical Minerals Institute)董事長利夫頓(Jack Lifton)指出,即使沒有戰爭下,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大規模開採稀土的礦場也至少需要15年時間。
他舉跨國礦業巨頭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已在美國亞利桑那、阿拉斯加等潛在礦址投資近30億美元為例,指即便是在美國境內,業者仍然遇到諸多障礙而遲遲無法開始建起採礦場。
IEEE光譜這篇分析認為,基於種種現況,川普政府想靠美烏礦產協議解決稀土供應的國安問題「說不通」(makes no sense)。
● 稀土關鍵不在儲量在加工 中國幾為全球壟斷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4日一份探究中國祭出新稀土出口管制所可能產生後果的分析,指北京決定管制多種關鍵礦產和磁鐵出口來回擊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4月4日規定釤、釓、鋱、鏑、鈧等7類重稀土(HREE)相關物資出口需取得特殊許可。
中方還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控名單,限制這些實體取得軍民兩用物品,裡面15家是國防與航太業者。
美國在這7類被管制重稀土的供應鏈方面極其脆弱。到2023年全球重稀土加工高達99%在中國,中國以外僅存的一間精煉廠在越南。然而越南廠2024年因稅務爭端關門,如今中國等於完全壟斷全球稀土加工。
從F-35匿蹤戰機、核子潛艦、戰斧飛彈、掠食者無人機、聯合定向攻擊彈藥(JDAM)到雷達等一干國防科技與品項,都離不開稀土。一架F-35含約900磅(約408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勃克級神盾驅逐艦上約需5200磅(約2361公斤),維吉尼亞級核潛艦則須9200磅(約4177公斤)。
● 美在地稀土供應鏈仍屬草創期
CSIS這篇分析指出,美國目前幾無重稀土萃取量能。五角大廈在2024年的「國防工業戰略」設定目標是2027年底前,美國要建成一條從「採礦到做出磁鐵」(mine-to-magnet)的完整稀土供應鏈,滿足全部國防需求。
五角大廈自2020年以來已投入超過4.39億美元用於建構稀土的本土供應鏈,先後撥款近4500萬美元給MP Materials公司,用於建立稀土加工能力,盼建起國內首個從採礦到製出稀土磁鐵的完整供應鏈。
2024年,MP Materials宣布產出1300噸釹鐠氧化物(NdPr)創新高,但釹鐠氧化物只能算是中間原料;而中國2024年產出約30萬噸終端產品的釹鐵硼磁鐵(NdFeB)。
然即使設施完全到位並啟用,到2025年底MP Materials 預計也只能年產1000噸釹鐵硼磁鐵,還不到中國2018年產量13萬8000噸的1%。顯示即便近年加強投資,五角大廈距實現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完整稀土供應鏈仍遙遠,目前都還是很初期的階段。
● 各國急起直追 兩年內難撼動中國
目前包括澳洲、巴西、南非、沙烏地阿拉伯、日本、越南等國都已擬定策略並開始投資,建立自身的採礦、加工、研發及磁鐵製造等稀土供應鏈。美國若想讓稀土供應鏈多元化,可透過財政、外交等方式支持這些國家。
澳洲正大力發展自家「布朗斯山脈」(Browns Range)礦區,盼成為第一個中國以外的產鏑(一種稀土金屬)重鎮。澳洲估計有2294噸的鏑儲量,盼做到年產約279噸規模,但精煉與加工能力尚未建成。澳洲至少在2027年以前仍得仰賴中國的稀土加工。(譯者:陳亦偉)11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