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文化

拍孕肚躍國際舞台 汪曉青女性到母親的創作之路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9日電)從拍下孕肚到記錄兒子成長,藝術家汪曉青25年來持續關注女性與母職議題,近年受「紐約客」、BBC等國際媒體關注,但在享譽國際光環前,她回憶得知懷孕時其實想著:「我完蛋了。」

由導演馬立群執導的公視「紀錄觀點」紀錄片「家根拼圖」日前首播,汪曉青是其中唯一女性藝術家。她說,母親所在地方就是家,母職不只是個人角色,也牽涉龐大社會與心理結構,是她創作長年探問的核心。

●一家都是女兒 自幼體察「女性」角色

汪曉青1972年生於台北,家中老么,有2名姊姊。「可能是在這種充滿女孩子的家,我很早就意識到女性弱勢狀態。」她記得,小時候媽媽帶她出門,路人誇孩子可愛後總被補一句「可惜不是男生」,還有人問媽媽怎麼不繼續生,「我就覺得我也是人啊,為什麼比男生差?」

長大後發現更多關於女生的教條,從「女孩子不能腿開開坐」到看見男孩搗蛋總被大人容忍,都讓汪曉青不斷懷疑「女生在社會裡的角色是什麼」,卻又明白提出質疑會惹來麻煩,「所以看起來就像乖小孩,只要跳舞、唱歌或畫畫就可以忘記。」

●受游本寬啟發 大學立定藝術志向

母親未生兒子,汪曉青與姊姊們在大家族中成為被邊緣化的分支,她說卻反而得到「充分的自由」,她曾夢想過當空服員、女強人,但國中曾就讀美術班,最終仍決定投身藝術,大學受留美返台藝術家游本寬影響,認識美術攝影,學會攝影也帶有批判的力量。

汪曉青說:「比起繪畫,攝影能更快呈現觀點。」於是大學就立定志向以攝影與繪畫並重,21歲發表首件攝影作品系列「陷入黑色低潮的女人」,以女性情緒為題。後續「結婚進行式」則以芭比與肯尼反思婚姻與性別角色。

●懷孕促使代表作誕生 以鏡頭證明自我存在

到結婚、懷孕,汪曉青視角又有所不同,得知懷孕是她與丈夫於英國唸書時,「我覺得我完蛋了,我落入自己作品裡的那些對象,要被婚姻、小孩困住了。」心理衝擊外還歷經嚴重孕症,感到「身體像被胚胎佔據,沒有自我。」

某天,丈夫拍下汪曉青因懷孕不適躺在沙發上的模樣,讓她怒喊:「現在很醜,不要拍。」但轉念一想,「我必須把自己拍下來。」只因看過祖父的族譜盒,裡頭女性僅記姓氏,沒生兒子的媳婦甚至不列名。「我真的覺得很難過,當女性要以小孩證明自己存在時,我才應該要自己發聲,證明我存在。」

●作品國際媒體受矚 以身為母親自豪

她於是簽名在孕肚上,完成「我簽故我在」(2001)與「母親如同創作者」等系列,後者與兒子每年拍攝一張合照,背景擺放歷年照片,持續超過20年,近年她陸續接受「紐約客」、BBC與「衛報」報導,國際展覽也邀約不斷。

反觀台灣迴響不若國際熱烈,汪曉青提到,當她的作品初於英國展出時,她給母親看,卻被斥「太丟臉了,姿勢又那麼霸道」,返台展出時母親甚至不敢向親友提起,直到近年國際曝光才慢慢接受,「對很多人來說,母親、女性承擔的辛勞還是被忽視的,你怎麼可以給人看這些辛苦的過程?」

近年在拍攝「家根拼圖」前,她曾受馬立群邀請拍攝個人故事短片,幾天內破萬點閱,讓她非常感動:「我20年前想的事情,越來越多人理解。」曾喊「當媽要完蛋了」,但她如今以母親身分為豪,透過作品,不論女性、母親或自我角色,都不需犧牲彼此而存在。

紀錄片「家根拼圖」即日起可於公視+收看。(編輯:李亨山)1140419

Related Posts

1 of 308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