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

本土語言學習沉浸式教學 2.3萬學生受益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0日電)為提升學生學習本土語言興趣,教育部沉浸式教學計畫以多元方式營造語言學習環境,例如帶唱歌曲、品嚐食物、接觸農田等,至113學年有115校、956班參與,超過2.3萬名學生受益。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自106學年起辦理的沉浸式教學計畫,是於部定或校訂課程中,以本土語言作為課室語言,結合在地文化、古蹟、習俗等特色,以多元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日常校園環境中自然使用本土語言。

例如新北市安坑國小教師楊麗雯為刺激學生學習動機,在課程中帶唱歌曲,並從歌詞中提問,確認學生認知程度,再加入食物,透過品嚐豆干體驗,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分組討論、搶答等活動,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本土語言詞彙,逐漸能以簡短的台灣台語與教師對話。

台北市石牌國中教師林連鍠結合「小田園」課程,以本土語言作為溝通媒介,從植物特性說起,結合實作經驗,引導學生親身接觸農田,同時將俗諺與生命教育與課程結合,這樣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更貼近本土文化。

國教署表示,為營造深化本土語言學習情境,113學年由高雄市深水國小、南投縣過溪國小、新北市中正國小等3校試辦,以建置本土語文閱讀角、全校性獎勵機制、本土語文相關表演或競賽等方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例如高雄市深水國小以建置超市概念規劃學習情境,讓學生從遊戲中學習自然對話及互動。(編輯:吳素柔)1140420

Related Posts

1 of 2,284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