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娛樂

吳可熙再次演繹移民封后 靈感來自母親異鄉經歷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2日專電)台灣演員吳可熙以美國電影「藍色太陽宮」奪得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她長期關注女性處境,擅長描繪移民女性角色,去年2月隨台法合製片「以愛之茗」入圍柏林影展時,曾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對移民困境的初步想像,源自母親年輕時遠赴奧地利的經歷。

「藍色太陽宮」中,吳可熙飾演身處紐約法拉盛按摩院的華人女子Amy,與同鄉女性在陌生城市中彼此扶持,在看似停滯的生活裡掙扎求生;而在前一部作品「以愛之茗」,她詮釋一名隨夫遠赴非洲開設中餐館的台灣女子張英,同樣面對語言隔閡、文化衝擊與婚姻困境。

兩部作品雖背景迥異,卻都描繪女性在異鄉的孤立處境與心理韌性,也與吳可熙自身的家庭記憶與創作關懷緊密相連。

她在柏林影展受訪時回憶,父親大學時修讀德語,畢業後赴奧地利打拼,與母親一同經營中餐館,是當地第一代華人移民之一。

「那時候的歐洲,方圓百里沒有其他華人,」她說母親語言不通,又得適應寒冷氣候與文化隔閡,甚至曾住在餐廳的地下室,寒冷的冬日夜晚想上廁所還得走出戶外繞進餐廳。

這段母親的記憶,也成為她揣摩移民女性角色時最深刻的情感依據。「我媽媽為愛遠赴他鄉,卻在異鄉感到不太適應,想念家鄉。」她說,懷孕後的母親最終選擇離開奧地利,回到台灣生活。

近10年來,吳可熙從演員身分出發,逐步拓展至編劇、剪接等電影創作領域。拍攝期間,她常全程留在現場,即使沒有自己的戲也不離開。「我不會在意那場戲有沒有我,而是希望角色和整部電影能變得更好。」

她也時常與導演在現場即興創作,激盪出原本不在劇本中的精彩片段。她告訴中央社:「就像韓國導演李滄東說的,電影是在現場誕生。」每次在拍攝現場碰撞出「一期一會」的火花,都是她電影工作中最難忘的時刻。

從台灣、東南亞到歐洲、非洲與北美,吳可熙穿梭於各地劇組,跨越文化與語言邊界,將不同背景與處境中的角色活成銀幕上的真實生命。這些歷練使她更貼近人與人之間的共感,也更能體會異鄉漂泊者的孤獨與堅韌。

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評審即指出,吳可熙在「藍色太陽宮」中詮釋蜷縮在異地生活的華人,深刻呈現移民命運中的滄桑、無力與漂泊感,帶領觀眾走入女性被現實壓迫的世界。

吳可熙獲頒「藍色太陽宮」最佳女主角時表示,想將這個獎獻給所有在異鄉生活的人。她說,「希望你們並不孤單,所有的苦難與傷痛終將過去,成為生命中的養分,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編輯:陳慧萍)1140422

Related Posts

1 of 530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