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日電)衛福部中藥販售新令掀議論,中醫藥界今天發聯合聲明力挺衛福部中藥材管理政策,持反對立場的藥師團體強調5月4日仍將上街,未來更不排除每週到衛福部大門前抗議。
衛生福利部在今年3月18日公告,新增核釋藥事法第103第2項後段「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之中藥從業人員,並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規定。
其中包括開放具中藥或生藥相關背景,並完成1年以上實務歷練者,依法申請登記經營中藥販賣業,也明定申請者須修習35學分的專業課程,涵蓋藥材鑑定、炮製加工與儲存管理、藥理基礎、法規認識及經營實務等5大領域。
但此項新措施引發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不滿,質疑形同「誰都能賣中藥」,繼日前號召百人到衛福部大門前快閃,5月4日預計集結上千人上凱道。
不讓藥師公會專美於前,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各縣市中醫師公會、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各縣市中藥商公會、台灣中藥學會等贊成團體今天數百人集結舉行誓師大會,回應西藥界對解釋令的反彈聲浪,疾呼「中藥產業不能再等了!」
相關團體代表指出,現在中藥產業已經瀕危,若持續放任不管,10年、20年後可能會真的絕種,民眾將沒有地方購買品質好的燉補藥材與辛香料,屬於庶民飲食文化的一環也將消失。
中藥商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慶堂直言,標準放寬並不是衛福部對中藥界有所加持,而是補上中藥傳承的斷層,所以並不是要爭取調劑權,不會有稀釋專業的問題,而是要深化中藥體系的保障。
台灣省中藥商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郭昆茂強調,絕對要捍衛中藥商與中醫師權益,不能讓中藥產業在這一代出現斷層,中藥行已經從原本1萬多家左右,到現在剩約7000家,民眾購買辛香料、滷包、保健食品、燉補藥材等都會選擇到中藥行,中藥商的職責就是把關產業鏈的品質,才能提供給中醫師。
對於中醫藥界發聯合聲明力挺衛福部中藥材管理政策,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接受媒體電訪表示,尊重其他團體意見,藥師公會的訴求很清楚,就是希望撤除標數模糊的318解釋令,藥師團體不反對中藥的種植、中段處理、甚至是後段批發,這些商業行為都支持。
黃金舜重申,「但若是成藥要直接交到民眾手上,那就是專業行為,不應由非醫藥專業的人處理」,這就好像不可能讓西藥的成藥隨便交由商人販售,風險太高了,不相信「公理正義喚不醒」;除5月4日上凱道,內部正討論未來不排除每週都去衛福部抗議,「是『抗議』,不是溝通。」(編輯:陳政偉)11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