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兩岸

美對等關稅滿月 中國出口商:未來不確定性更傷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3日電)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政策滿月,90天暫緩期為中國出口商家留下更多未來不確定性,這種高度變化局勢,相較加徵關稅來得更傷,任何中長期應變都難以布局。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4月2日宣布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政策推出迄今滿1個月;川普後來對外表示,除了中國以外,被點名的其他國家暫緩實施90天,高度不確定性仍使中國出口商家難以應對。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指出,許多中國出口商家正在面臨外貿生涯中最大困難,挑戰不是來自於被加徵關稅,反倒是美國政策高度變動性帶來的未來不確定性,這使得任何應變措施顯得「可笑而無用」。

夾在美中關稅戰中,中國出口商家選擇「漲價」做為應對方式。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副秘書長高長春說,漲價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漲價代表競爭力減弱,不過中國企業必須在保持競爭力和覆蓋成本間找到平衡。

中國出口商家普遍認為,生意還是得做,只要美國關稅政策不是絕對地嚴密,中國做為重要生產國、美國做為重要消費國,在企業適應關稅政策後,產品最終還是會流往美國;未來不確定性相較關稅來得傷害更大。

一名出口商負責人表示,國內快遞價格穩定,不過海運價格變化頻繁,尤其在第一波關稅衝擊後,每天都在變化,一個小包裹海運價格上揚美金2至3元(約新台幣62至93元),對於小額商品來說,這個變動足以衝擊價格體系。

他提到,其實最好的應對措施是建立一個海外倉儲系統,一次性地、大批量地出口過去,再在當地分發,可是這個投資究竟要不要做,誰也說不準確,「萬一投了錢,關稅又取消了呢」。

企業諮詢管理公司Atlas Ways大中華區負責人李昀(Elaine Li)提到,最近想去越南、柬埔寨建廠的老闆都感到慌張,「工廠到底還要不要建」、「貿易到底還要怎麼搞」,企業家逐漸意識到,布局還得再更分散,必須真的深耕當地市場,不是只是用來做轉口。(編輯:周慧盈)1140503

Related Posts

1 of 1,524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