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國際

紀念二戰陣亡台灣士兵 日本橫濱真照寺建慰靈碑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3日專電)為了紀念在太平洋戰爭中以日軍身份參戰陣亡的3萬名台灣軍人與軍眷,位於橫濱市磯子區的真照寺於4月下旬開工建造「台灣出身戰歿者慰靈碑」,預定完工後於7月25日舉行紀念法會。

台灣出生的吳正男是雲林斗六人,如今已97歲,多年來為了立碑奔走。他在斗六小學畢業後,為了唸中學隻身前往東京。1944年3月,因為戰況惡化,16歲的吳正男以陸軍特別幹部候補生為志願,加入水戶航空通信學校教育隊,成為重型轟炸機的通信兵,駐防朝鮮半島的宣德機場。

戰爭結束後,吳正男想穿越38度線投奔盟軍,中途被蘇聯軍俘虜,集體送往半荒漠的哈薩克俘虜營。經過艱苦勞役生活,瘦到只剩40公斤的吳正男以日本名「大山正男」被送到京都府的舞鶴港,之後從法政大學畢業,進入橫濱華銀信用合作社,後升任理事長。

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中,被日本徵用的台灣軍人與其家屬約有20萬人,其中陣亡的有3萬多人、失蹤1萬5000多人。儘管如此,相關的紀念碑只有位於東京都奧多摩町的台灣出身戰歿者慰靈碑與慰靈塔,以及沖繩縣系滿市摩文仁和平紀念公園的「台灣之塔」。

每日新聞報導,奧多摩町的慰靈碑於1975年建立,到了1978年,旁邊又建起了一座慰靈塔。據稱選在這個地點,是因為從慰靈碑看下去的奧多摩湖景色與台灣的日月潭相似。然而,由於該處車輛無法通行,必須攀爬近30分鐘的陡峭山路才能抵達,對高齡者來說非常困難。

吳正男一直希望建立更容易前往參拜的慰靈碑,為此四處奔走。他感嘆,曾向各地寺廟與神社洽談,但也有人說,「不是有靖國神社嗎?」,一直沒辦法實現。他始終憂心,在自己去世後,台灣出身的日本兵會被徹底遺忘。

直到去年12月25日,在「橫濱南部戰爭體驗記錄會」代表葛城峻的安排下,吳正男認識了真照寺住持水谷榮寬。水谷坦言:「我以前在高中教社會科,卻不知道有超過3萬名台灣出身的犧牲者,這讓我感到羞愧。」

6天後,他們一同造訪奧多摩的慰靈碑,並決定著手建造新的慰靈碑,組成委員會開始募款。新的慰靈碑將被設置在真照寺的入口附近,共有3座,高約2.5公尺至3公尺,寬約1公尺。

第一座碑的碑文和奧多摩相同,開頭為「台灣出身戰歿者們,您們曾參與我們國家的戰爭,因此失去寶貴的生命,我們將深深銘記在心,永遠傳頌下去。願您安息永眠。」

第二座碑文則刻有大大的「祖國台灣 母國日本」,這是奧多摩所沒有的。水谷表示,他多次聽到吳正男提到這句話,認為這代表了當年台灣出身者的心情,因此決定將這句話刻在石碑上。

在此之前,水谷曾前往台灣新竹縣供奉台籍日軍戰歿者的南天山濟化宮,以及沖繩、奧多摩的慰靈碑,搜集了各地的泥土。第三座石碑預定貼上這3個地點的照片。此外,他也和吳正男一起造訪靖國神社,從宮司手中獲得靖國神社的砂土。

在4月21日石碑動土首日,他們將這4個地點蒐集來的砂土放入了石碑基座當中,象徵在此祈禱,等同傳達至各地。在二戰結束80週年的2025年,吳正男長年以來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編輯:高照芬)1140503

Related Posts

1 of 3,210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