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

三總推AI洗手教官 揪出清潔步驟不確實部位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曾以寧台北7日電)三總推出如同教官的監督洗手步驟AI,當AI教官發現指縫、大拇指、手腕等容易被忽視的部位,沒有洗乾淨,該部位將即時被紅色標記,顯示在螢幕上,提醒加強清潔。

響應世界手部衛生日,三軍總醫院今天上午在內湖院區大廳舉辦2025年手部衛生日活動,最大亮點之一是軍醫體系結合智慧醫療概念導入「虛擬洗手互動裝置」,透過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感測技術,即時偵測使用者手部清潔動作,分析是否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洗手步驟。

世界衛生組織洗手7個步驟,為「內、外、夾、弓、大、立、腕」,將雙手手心互相搓洗,仔細搓洗手背,十指交錯仔細搓洗指縫,手指微微弓起,讓手指背與手心互相搓揉,別忽略搓洗大拇指與虎口處,指尖容易藏污納垢,可與手心互相搓揉,若手腕處有手錶、飾品可先取下,洗手時也可連手腕一併搓洗。

三軍總醫院推出的AI洗手監控裝置,內建先進模型辨識手背、指縫、指尖、大拇指與手腕等關鍵部位。當偵測到任何未經充分清潔的區域,系統會即時於螢幕上以紅色標記提示,提醒使用者加強該部位的洗手動作。此技術可應用於醫療人員手部衛生訓練,強化洗手步驟準確性,提升感染控制品質。

三軍總醫院長陳元皓出席活動致詞強調,病人安全始於手部清潔,良好洗手習慣可有效預防近半數的醫療相關感染,醫療機構需持續強化各層級人員的感控意識與行為,讓正確洗手成為臨床照護中的標準配備。

同樣舉行手部衛生相關活動的台北榮總,副院長林永煬則在活動上提醒,醫療及照護機構工作人員及照顧者應有5大重要洗手時機,包含接觸病人前、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暴觸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民眾也應在吃東西前、接觸小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看病前後洗手,維護自身與大眾健康。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為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手部衛生日,全國包括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等36家參與今年抗生素管理與感染管制卓越計畫之聯盟群組醫療院所與抗生素抗藥性防治中心,合力以多元化方式響應手部衛生活動。

疾管署長莊人祥說明,正確清潔雙手對於感染管制、抗藥性管理與病人安全至關重要,不僅能降低傳染病發生與傳播,更能保護自己和他人。今年世界手部衛生日主題更強調,就算戴手套也無法提供百分百保護,浪費資源未必能有效降低抗藥性微生物傳播;因此無論是否戴手套,都須要落實洗手的時機與正確洗手步驟。(編輯:李亨山)1140507

Related Posts

1 of 2,437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