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

202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開幕 展現漂蕩智慧與韌性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威尼斯9日專電)2025年「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8日盛大開幕,今年主題為「【無】信仰: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呈現台灣在面對自然災害與地緣政治時,展現的「漂蕩」智慧、韌性與創造力。

2025年「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畫,並在8日舉辦台灣館開幕晚會,預展首日即吸引法國、日本、立陶宛、新加坡、泰國、香港、奧地利等場館策展團隊,與多國媒體記者前來參觀。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在開幕典禮表示,「【無】信仰: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中的「無」,象徵台灣在多重不確定的歷史脈絡、自然挑戰,以及特殊地緣政治下,孕育出來的彈性包容與文化創造力。

李靜慧表示,多年來,台灣以平行展的形式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持續發聲。此外,文化部積極推動在2026年成立「台灣建築文化中心」,這將是首座專責建築文化的國家級機構,期許成為台灣建築研究、策展與教育推廣的樞紐,整合知識體系與連結國際社群。

駐義代表蔡允中表示,代表處每年在義大利舉辦多元文化活動,今年更是歐洲的台灣文化年,包括影展、漫畫展、博物館間的交流合作,其中雙年展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台灣長期受到國際孤立,文化合作是最能自由與國際夥伴互動的方式。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表示,「漂蕩」不僅是地理與結構的動態想像,更是面對變動時仍能創造秩序與連結的智慧。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台灣在國際上持續發聲的重要舞台,期盼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文化智慧與建築設計思維,激盪出更多共鳴。

國立成功大學助理副校長吳秉聲表示,今年成大團隊代表台灣展出,既是對世界變局提出的空間省思,也彰顯當代台灣建築與世界建築積極對話的誠心。

策展人薛丞倫表示,這次的17組提案都在探索在不確定世界中、在介於之間(in-between)狀態,台灣能提供的韌性智慧。台灣的建築觀點源自這座島嶼的危殆與脆弱性建構的建築智慧,在小島內為大眾的信仰、無信仰建構集體的家。

今年台灣館展場以一座「科技島」裝置為核心,結合E Ink電子紙輪播台灣地景照片,呈現科技發展對台灣地景的影響。

另一側亮點裝置為「光明燈牆」,由數個光明燈組合而成,背面佈滿發光裝置的控制晶片和線路,如同傳統信仰邁向科技未來的媒介和演化象徵。

「【無】信仰:漂蕩世界的台灣智慧」(NON-Belief: Taiwan Intelligens of Precarity)5月9日至11月23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展出。(編輯:陳慧萍)1140509

Related Posts

1 of 2,453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