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北京13日電)美中經貿高層在瑞士首次接觸就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大幅降低加徵關稅。然而,這次談判結束後,美國在年初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加徵20%關稅、這次暫緩的24%關稅、稀土問題懸而未決,為美中貿易埋下不確定性。
美中在瑞士的談判結果,以中國商務部說法,中美各取消91%關稅,暫緩24%,整體而言是回到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的「解放日」前,暫時緩解全球供應鏈與貿易停滯風險。
從川普今年1月上台以來,隨即在2月1日簽署命令,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2月4日生效,並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中國隨即展開反制,在2月4日,對原產於美國的煤炭、液態天然氣、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車等加徵10至15%關稅。
3月3日,美國再以芬太尼為由,將中國輸美商品的額外關稅,從10%上調至20%。中國在隔天反制,對美國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等加徵10至15%關稅。
接著便是4月2日解放日,美國對中國額外加徵34%對等關稅,累計額外對中加徵關稅升至54%。中國於4月4日宣布,同等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並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
4月8日至15日,美中關稅戰步步升溫,最後美國對中加徵關稅普遍升至145%;中國對美加徵關稅提高至125%。
美中經貿高層於瑞士的首次接觸談判,聚焦在4月份的加徵關稅措施。先從最後敲定的結果而論,美國對中加徵的關稅,從145%降為30%;中國對美關稅從125%降至10%。
聲明結果顯示,在解放日宣布的美國對中加徵34%部分,降到10%,另外的24%在初始90天內暫停。而此前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加徵的20%關稅則未進行處理。
在中國對美部分,中國將採取必要措施,對等處理34%關稅,暫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因此也不包含在2、3月對美進行的反制。
另外,還有中國對稀土問題的態度。中國商務部4月4日會同海關總署公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並於發布日起正式實施,此舉被認為是應對美中關稅戰。
然而,昨天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對於中方是否會取消稀土或關鍵礦物的出口許可管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避答,僅表示會談的具體情況請記者查閱中方發布的消息稿和雙方的聯合聲明。
中國智庫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團隊對美中達到聯合聲明進行分析,認為此次聲明達成「階段性」共識,但這一結果不意味著中美結構性矛盾實質消解,也不預示大國博弈邏輯的根本改變,更不意味著中美兩國未來不會出現摩擦與嚴重分歧。
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翟所領,從事玩具出口貿易長達3、40年。他也向中央社分析,短期來說是非常好的消息,但是90天以後的情況難以預測,認為美國對中政策態度不會改變,美國只是採取「暫時退讓辦法」。(編輯:謝怡璇)1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