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無懼批評 梵谷自畫像成為倫敦美術館招牌廣告

(中央社記者黃佩珊倫敦13日專電)儘管梵谷畫作「耳朵包著繃帶的自畫像」衍生商品一度引起爭議,倫敦著名的柯陶德美術館仍然以這幅畫作為招牌,放在大門口,並引述旗幟晚報(Evening Standard)評論其印象派和後印象派藝術收藏:「令人嘆為觀止,不可錯過」。

柯陶德美術館(Courtauld Gallery)2022年舉辦一場以梵谷自畫像為主的特展「Van Gogh. Self-Portraits」,精選16幅梵谷自畫像,一開展便獲得高度評價,然而美術館販售的梵谷左耳造型橡皮擦、梵谷向日葵主題的香皂和情緒急救包卻遭到批評,認為這種文創概念對於有類似梵谷痛苦經歷的人來說,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

柯陶德美術館商業和訪客助理凱倫德(Gloria Callend)今天表示,從文創和幽默的角度來看,藉由藝術複製品和衍生商品,可讓民眾更接近藝術,進而了解創作者。

凱倫德說,以耳朵造型橡皮擦「Earaser」為例,廣告標語上寫:「我們都會犯錯…拿起你的橡皮擦,把有問題的部分切斷!」正面思考,可以把錯誤擦掉,這是好事;然而卻有人認為,這是拿梵谷的傷口當玩笑賺錢。凱倫德嘆,英國人的幽默,有人會心一笑,有人誤解。

「耳朵包著繃帶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是柯陶德美術館館藏名作。目前美術館內仍販售許多相關商品,包括拼圖、冰箱磁貼、梵谷小人偶等等。凱倫德說,曾引起爭議的梵谷商品,在館內商店早就銷售一空。

正在選購商品的英國居民麥克(Sally Mack)說,她很喜歡藝術畫冊,不過,看到「耳朵包著繃帶的自畫像」相關商品,覺得太沉重,如果要選購,她偏愛陽光正面的題材,例如梵谷的向日葵。

柯陶德美術館表示,館內永久收藏品除了梵谷之外,還包括馬奈、塞尚、高更、莫內、雷諾瓦、竇加等藝術家的作品。

其中,馬奈的「女神遊樂廳的酒吧」創作於1882年,它以印象派的手法描繪法國巴黎著名劇院女神遊樂廳場景。畫作中出現了許多令藝評家費解的細節,也成為藝術和學術界探討的畫作。

台灣人黃佩禎目前在日本擔任建築師,她說,在英國可以看到最多歐洲印象派作品,因此,她特地前來英國旅遊並欣賞畫作。看到原作,似乎拉近了和畫家的距離,感受畫家作畫的筆觸和心情。

在倫敦金融界工作的Carre直接搬一張小椅凳坐在畫作前仔細模擬。她說,印象派畫家有些用色大膽隨意,很難模仿,然而梵谷和高更的畫作,線條感強烈,她以色鉛筆模仿原作,既舒壓,又可帶回家當擺飾。

納札里恩(Paula Nazarian)遠從巴西前來英國旅遊,她站在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草地上的午餐」前,細細觀賞。畫中一名裸體女子坐在兩個衣著整齊的男子中問,而另一名女子在後方洗澡。納札里恩說,雖然以前看過這幅畫的複製品,但看到真跡時,感受更為震撼。

貝爾林(Christianne Baerlein)是藝術系老師,她經常邀朋友一起來看印象派作品。她站在雷諾瓦「劇院包廂」畫作前,她說,這幅畫的主題是一對夫婦在巴黎劇院,兩人看著不同方位,構圖有趣,她每次看都會有不同解讀。

柯陶德美術館常態展出還包括文藝復興時期到20世紀的繪畫、素描、版畫、雕塑和裝飾藝術。重點展品包括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的「亞當和夏娃」、波蒂傑里(Sandro Botticelli)「三位一體與聖徒的祭壇畫」等。(編輯:韋樞)1140513

Related Posts

1 of 332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