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8旬翁吃粽子誤嚥釀肺炎 醫推健口操助好食力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端午節前夕,85歲李爺爺和家人團聚吃粽子,家人貼心準備北部粽,以為配水吃比較好吞,沒想到成了肺炎的導火線。醫師表示,口腔肌群衰退潛藏危機,健口操有助提升吞嚥安全。

李爺爺是高雄醫學大學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育基地營運長陳俊鴻收治病例,陳俊鴻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李爺爺自然牙很少,長期配戴活動假牙,日常飲食以粥類、軟質為主,較少吃質硬或黏稠食物,端午前夕吃粽子,突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家屬緊急送醫。

陳俊鴻說,李爺爺經診斷因誤嚥造成吸入性肺炎,在加護病房住了1週才出院。李爺爺有口腔肌少症,咀嚼力與吞嚥協調功能皆衰退,尤其是假牙配戴不穩,導致進食時無法有效控制食團方向,應積極進行「口腔肌力復健」,健口操介入改善明顯,提升吞嚥安全、強化口腔肌力。

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李爺爺的故事不會只是散發個案,是整個超高齡社會的縮影。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楊俊毓指出,65歲以上肌肉質量以每年1%至2%速度流失,口腔衰弱長者全身性肌少症是一般正常長者的2.2倍。

楊俊毓說,肌少症過去多被聚焦於下肢與日常行動能力,卻忽略攸關生命安全的口腔肌群衰退,這次社區中高齡居民肌肉骨骼及老化相關疾病的介入預防研究計畫,透過自然牙存留數、連續發音能力及舌壓檢測等綜合評估,找出口腔肌群退化者,介入健口操提升舌頰肌力。

這次計畫自今年1月至4月收案,共計221名來自高雄市各社區發展協會或長照機構45歲以上成人,研究報告發現,51.58%參與者自然牙存留數少於20顆,影響基本咀嚼功能;94.12%受試者發音測試表現未達標,口腔運動協調性不足;93.21%個案舌壓未達標,有吞嚥困難風險。

缺牙、口腔肌少、口腔衰弱是「因噎廢食」3部曲,陳俊鴻表示,研究發現,口腔功能下降增加1.55倍跌倒事件發生。隨著年齡增長,舌肌、咀嚼肌與咽部肌肉萎縮,導致吞嚥不順、容易嗆咳、食慾下降,逐漸吃得慢、吃得少,開始影響營養吸收,長期可能使健康、身體功能惡化。

陳俊鴻說,訓練口腔肌力不可忽視,研究團隊介入方案以「健口操」為核心,包括唇部運動、舌頭活動、咀嚼訓練及吞嚥協調動作,為期8週、每天2次。這次介入結果,舌根與舌尖壓力均有進步,總計提升16.36%,並且原本有3項或3項以上口腔衰弱者減少,從90人減少至71人。(編輯:張雅淨)1140527

Related Posts

1 of 2,553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