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工研院籌建TAIFIT平台 吳政忠:整合數據促加速創新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1日專電)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對各國而言是機會也是挑戰。工研院籌劃創建統一平台,擬匯集台灣中小企業數據,供開發者加速創新。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產業數據、軟體技術、國際人才將是關鍵。

吳政忠率領工研院團隊訪問矽谷,他表示,此行主要目的是為了籌劃一個整合性平台TAIFIT(Taiwan AI Foundry for Industrial Technology),將匯集台灣中小企業的數據,並提供法律等各項服務,吸引國際人才運用此平台加速創新。

卸下國科會主委後,吳政忠去年接任工研院董事長。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AI)發展迅速,未來將成為串連不同產業的關鍵技術,硬體公司有可能被軟體公司整合,美國國防新創公司Anduril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軟體為核心併購硬體能力。

吳政忠說,台灣以製造業為主,上百萬家中小企業具有珍貴數據,但是各自分散,如果沒有一個整合性平台,最終有可能遭到淘汰,這也是工研院籌建平台的考量之一,同時希望引進國際人才善用平台資源進行開發,「小公司可以更快成為大公司」。

他表示,現在有如1980到1990年代的台灣,資通訊產業起步,當時許多中小企業30、40年後成為巨頭,但這一波,「小公司可能只需花10至15年便有機會變大公司」。

他強調軟體與硬體結合的重要性,台灣硬體很強,但必須引進軟體人才,包括旅外的台灣人才加入,「有很多潛在機會等待被發掘,國際人才可運用平台實現夢想」。

吳政忠表示,現在大家都在與時間賽跑,讓國際新創團隊與台灣中小企業跨域合作,才可能有機會更快激盪出火花,產生創新應用,像「螞蟻雄兵」一樣快速壯大。

如今各國都在搶人才,吳政忠認為,台灣較難以薪水為誘因,不過台灣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也擁有完整的製造業生態系,相對來說,具有將技術更快實現的優勢。

看好人形機器人為下一波產業趨勢,吳政忠指出,台灣如果要有「像台灣人的機器人」,就必須提前布局,軟體須跟上,並且把握住邊緣AI(Edge AI)領域的機會。(編輯:張芷瑄)1140702

Related Posts

1 of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