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中小學開放借球引反彈 教部:不會要求保管責任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嘉義市10日電)教育部要求盤點中小學的球具器材,開放給社區民眾在課後時間借用,引發基層教師反彈。教育部主秘林伯樵今天說,會提供購球經費,且定義為消耗品,不會要求學校的保管責任。

教育部長鄭英耀去年7月在宜蘭縣召開民國113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就讓22縣市教育局處長簽署「校園開放」宣言,並正式對外宣布,將校園設施提供給社區民眾活動。

今年7月9日在嘉義市舉辦的114度局處長會議,鄭英耀致詞時更明確要求體育署,在1週內、最慢不要超過2週,盤點全台3800所中小學可以開放的器材,配合校園開放政策,讓學生在各節下課,或是民眾在放學後及假日期間,到學校運動時,隨時有器材可借。

媒體報導這項政策後,引發基層教師反彈。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這項政策看似以促進全民健康為出發點,卻未充分考量學校的實際運作負擔與資源限制,恐將對教育現場造成嚴重衝擊。

侯俊良說,開放學校球具供社區使用,將大幅增加學校的維護與管理負擔。學校的運動設施與球具主要用於學生體育課程與課外活動,經費已相當有限。若開放給社區民眾,球具的損耗速度將加快,學校須頻繁維修或更換設備。

侯俊良擔心,若是要學校在既有預算下承擔額外的支出,無異於將公共責任轉嫁給學校,犧牲教育資源來服務民眾,形同本末倒置。

侯俊良說,政策缺乏明確的管理規範,恐引發安全與責任問題,社區民眾使用學校設施時,若發生意外或球具損壞,學校可能須承擔額外的法律風險。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蕙蓉表示,應以學生學習權益為優先,沒有資源及配套,不應貿然開放學校器材供民眾使用。

林蕙蓉表示,「教育部長顯然沒有接地氣。」全國中小學普遍面臨行政與教師人力吃緊的困境,假日與放學後根本無人力負責器材管理或安全巡查。且教師早已疲於奔命,難以再兼任「運動器材保全」。

對此,林伯樵今天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這項政策是希望學生在下課時隨時有球可打,民眾在假日進到學校運動時,也能很容易取得器材,藉此鼓勵全民運動。

林伯樵強調,教育部會提供一次性的預算給各校,作為購買運動資源。且這些球類、器材會是類似「愛心傘」的概念,放在球場、警衛室供民眾借用,可以做一些標示,但不會要求學校的保管責任,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表示,學校裡的行政工作非常多,前兩週才開過行政減量會議,昨天卻又傳出開放借球的新政策,確實收到不少基層的反彈聲音。但如果能和學生體育器材「分軌」,並提供額外經費,「我想這是比較好的想法和措施」。

陳素慧提醒,開放校園涉及很多面向,包括保全的安排,以及民眾入校後使用廁所,也可能增加學生打掃的負擔,學校可能要另外聘用清潔人員,希望相關配套能更完備。(編輯:管中維)1140710

Related Posts

1 of 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