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瑞典諾堡音樂節 藝術家林彥君聲音雕塑裝置引共鳴

(中央社記者辜泳秝斯德哥爾摩12日專電)以聲音、空間與意識狀態探索聞名的台灣藝術家林彥君,受邀參與10日至12日於瑞典小鎮諾堡(Norberg)舉辦的國際實驗電子音樂節「諾堡音樂節」,其聲音雕塑裝置 Here, a nut falls twice – drift(in)circles 引發閱聽人的共鳴。

林彥君為常駐柏林的台灣聲音藝術家,擅長融合聲音、雕塑、夢境與表演,探索「落下」於睡眠、覺醒及未知間的意識狀態。這次展演為林彥君繼倫敦當代藝術學會(ICA)發表原始版本後的全新再發展,歷經3年,作品在瑞典重生,並回應今年諾堡音樂節(Norbergfestival)「再生/成長(re/growth)」主題。

林彥君的 Here, a nut falls twice是一件聲音雕塑裝置,承載著一系列逐步展開的表演事件。它如同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隨空間與共創者持續變形與再生,每一次呈現都成為一個不同的存在。

諾堡音樂節創立於1990年代,從廢棄的鐵礦場出發,逐步發展為北歐規模最大、最具前瞻性的實驗電子音樂與聲音藝術節。節目涵蓋電子音樂、視聽裝置、表演藝術及多媒體創作,持續推動聲音文化的跨界融合與創新,為全球藝術家提供交流與展演平台。而這次音樂節在深具歷史意義的工業遺址米默礦塔(Mimerlaven)中展開一場通宵的演出。

林彥君為了諾堡音樂節的Drift(in)circles計畫,與來自各國的多位合作夥伴,以及來自聲響、雕塑與表演領域的藝術家在音樂節前一週即進駐,攜手將米默礦塔轉化為一處夢境與聲音生成的「此處(Here)」空間。

11日凌晨,觀眾緩步進入礦塔之中,參與這場通宵進行的聲音儀式。整場體驗從集體聆聽開始,觀眾並無明確觀演位置,而是被邀請躺臥於地面上的軟墊與睡袋之上,觀眾在半夢半醒中感知聲音的起伏。作品之間的界線模糊而動態,觀眾在聲音、黑暗與重力的牽引,進入一個共享的夢境場域。

此次活動主題「再生/成長(re/growth)」強調聲音、空間及社會的循環與轉化,充分體現當代實驗藝術的創新精神。

文化部駐英國台北代表處文化組表示,林彥君的參與,不僅展現其創作在國際藝術社群中的獨特語彙,也象徵台灣聲音藝術與跨界實踐的高度成熟與國際連結力。繼2022年支持 Here, a nut falls twice 在倫敦當代藝術學會(ICA)的展演,這次再度支持林彥君赴瑞典演出,顯示台灣藝術創作在國際聲音藝術領域的深厚實力,未來也將持續扶植具潛力的藝術家。

林彥君作品常聚焦於聲音與感知的最細微部分,帶領觀眾體驗平時不易察覺的感官細節,創造出深層且夢幻般的聲音空間。其創作曾於倫敦當代藝術學院、台北市立美術館等多地展出。(編輯:高照芬)1140712

Related Posts

1 of 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