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ICAO與IMO秘書長齊訪新加坡 強調維繫國際機制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新加坡14日專電)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國際海事組織(IMO)秘書長訪問新加坡出席全球航空與海事論壇,新加坡交通部代理部長蕭振祥說,地緣政經環境不穩定,衝突改變了航空與航運路徑,集體行動與全球合作的平台,是維繫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重要支柱。

全球航空與海事論壇(Global Aviation and Maritime Symposium)今天在新加坡登場,眾多業界領袖與會,聚焦政策、國際合作與制度設計等議題討論。新加坡交通部代理部長蕭振祥(Jeffrey Siow)、ICAO秘書長薩拉薩爾(Juan Carlos Salazar)、IMO秘書長杜明奎(Arsenio Dominguez)等人出席。

蕭振祥致詞時表示,新加坡這樣的小島國,與世界的連結是生存之本,如今新加坡已是全球主要航空與海運樞紐,航空航線連接約170個城市,海運通達逾600個港口,新加坡是國際旅運與貿易的重要中樞,促進人流與貨物流通全球。

「正因新加坡的連結性,我們得以第一線觀察並體會全球趨勢如何影響航空與海事領域」,蕭振祥表示,當前的地緣政治與經濟環境日益不穩定,關稅、制裁及地區衝突改變了航空與航運路徑,導致企業與消費者面臨成本上升與不確定性加劇。

他說,企業因應不確定性調整供應鏈策略,從「即時生產」轉向「備援備貨」。此趨勢在疫情時就出現,並影響全球貨運布局與港口運作。航空與海運的客貨量不斷上升,各國努力建設基礎設施、提升能力以滿足需求。

新加坡於1993年擔任IMO理事會成員,於2003年擔任ICAO理事會成員。蕭振祥指出,在當前不可預測的全球局勢下,ICAO與IMO等多邊機構,是維繫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重要支柱,集體行動與全球合作的平台,對跨越國界的問題更顯重要。

談及永續議題,蕭振祥說,長遠來看,氣候變遷使永續發展成為交通政策與營運的核心議題,消費者與產業界都要求使用更環保的燃料與技術,這也是全球能源轉型的一部分;人工智慧、數據分析到即時監測等應用技術越來越多,帶來機遇也伴隨風險。

「隨著運輸量持續增長、營運環境愈加複雜,維持安全變得更加不易」,他指出,無論是航空還是海運,皆在導入新科技來提升效率與生產力,但這些技術同時也帶來風險,例如網路安全威脅與系統漏洞,因此必須確保從業人員能安全運用技術,並在壓力下做出正確判斷,使得培訓工作至關重要。(編輯:張芷瑄)1140714

Related Posts

1 of 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