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15日專電)出席紐約亞洲影展的金馬影后謝盈萱近期作品不斷,短片「也許這個故事叫護唇膏」與導演簡莉穎一起「玩戲」。「黑犬」導演楊羚把家裡的故事影像化,在釜山影展後再度感動紐約戲迷人心。
入選紐約亞洲影展(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的台灣短片「也許這個故事叫護唇膏」導演簡莉穎與演員謝盈萱,及「黑犬」導演楊羚,在紐約台北文化中心會見記者,暢談影展期間與國際影人及影迷互動經驗。
2018年獲得金馬影后的謝盈萱近期佳作不斷,「人選之人-造浪者」、「影后」與「忘了我記得」等劇集,在串流平台好評及話題不斷。謝盈萱仍不拘戲劇創作形式,在劇場、微電影與短片等多元內容挑戰角色、演技。
謝盈萱說,短片不像長片,重點比較在創作者導演或編劇身上。自己總是想做些有趣的事,這個劇本一看就知道是導演的個人創作,她完全能理解創作者的困頓,如果可以寫這樣的戲、參與這場玩戲盛會,尤其導演也將她內心某部分想要吶喊的東西也放進角色裡,因此她看到這個劇本一定會想參與。
劇場與劇本創作經驗豐富的簡莉穎首次拍短片,「也許這個故事叫護唇膏」改編自短篇漫畫,講述身材豐腴的女性與男子約一夜情,男子以買護唇膏為由迴避,謝盈萱飾演不斷因為市場需求調動劇本的編劇。
簡莉穎表示,短片創作是很好的練習門檻,當中看到很多創意,覺得追求被很多人看到的或有趣的,有時不一定是同一件事。就是要有趣和能量,來找回創作初衷。
也是劇場女神的謝盈萱在紐約期間找回戲迷和演員的初衷,看戲看展覽充電。她說,不一定要怎樣的規模,無論是商業或藝術性的,現場所有人可以一起創造有趣、做出有空間的作品,她很喜歡那樣的創作風格。
「黑犬」導演楊羚過去參與廣告拍攝與短片製作,把家庭故事影像化。成年專業後,將幼年觀察父親面對劇變時的不解,透過女兒視角訴說,短片拉近親情也感動了觀眾。
她說,短片當初希望給觀眾一個味道,是她當時感受父親,但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家中有人生病,一種摸不清楚的感受,長大從業後才理解看到了什麼。
「黑犬」去年入圍韓國釜山影展。楊羚目前有長片短片兩個計畫,還在開發劇本階段,長片關於數位科技音樂,女主角在追尋某個東西,希望採國際合製,計劃在柏林,也可能在紐約拍攝。(編輯:陳慧萍)1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