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6日電)紙風車劇團近期與客委會合作推出客家親子劇「燈怪」,8公尺高的巨型裝置進駐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本週六首演將與民眾見面。
宣告記者會今天舉行,超吸睛的「燈怪」外型像海龍又像蜥蜴,色彩繽紛,神祕又充滿童趣;可愛的「瓜族」人偶現場演唱洗腦神曲「瓜瓜歌」,邀觀眾一起來看戲、說客語。
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致詞表示,她前幾天看綵排時感到相當驚豔,比起之前的「雨馬」,客語的使用量變得更多,劇中有一半的演員演過「雨馬」,對客語的掌握駕輕就熟;加上透過大量的人偶與大型的機械裝置,呈現故事角色的歡樂與悲傷,可說十分不容易。
紙風車劇團創辦人李永豐表示,他製作兒童劇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小孩子遠離手機,走入人群。李永豐說,永遠記得4、5歲時母親背著他去看布袋戲,劇情在演什麼已經不記得,但去看戲的感覺他永遠不會忘。
李永豐說,紙風車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下一代,希望他們對各族群能有多一點的了解,「燈怪」除了大量使用客語,也在燈光、舞台及音響上力求突破,他有信心能打開孩子的視野,親近藝術,進而與未來對話,成為一個胸襟開闊的台灣人。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敏宜告訴中央社記者,2021年紙風車推出客家親子劇「雨馬」,當時巨型「雨馬」已經造成轟動,這次的「燈怪」延續客家主題及童趣,讓孩子們在看戲過程中,自然接觸客家文化。
如劇中角色以「油甘子」餵食生病的「燈怪」,就是取材客家文化元素,張敏宜說,「油甘子」是客家先民渡黑水溝來台時所帶來,它能生津止渴,又充滿維生素,象徵客家人的生活智慧。期盼更多大小朋友一起來觀賞這齣戲。
「燈怪」將於19、20日晚間7時在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演出,20日當天同步於客家電視台FB及YouTube直播。(編輯:李亨山)1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