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彥婷基輔21日專電)烏克蘭國會國家安全、防衛與情報委員會成員費迪爾.維尼斯拉夫斯基今天表示,先前提到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資助、美國生產的17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原先預期可在短時間內交付,如今多數愛國者系統可望在中期內運抵烏克蘭。
不過,德國今天宣布將額外提供2套愛國者系統,最快數日內送達。另外3套由美國供應。
維尼斯拉夫斯基(Fedir Venislavskyi)在基輔出席記者會時指出,儘管歐洲多國了解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政權,歐洲轉交美製武器的背景下,軍援速度有望提升。
他說:「我們不太可能如先前宣布所述,在短時間內獲得15至16套系統,但在中期內獲得部分數量仍有機會。」
早前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達成軍援協議,雖獲德國、英國、波羅的海三國等11國支持,但法國、義大利、捷克、匈牙利與斯洛伐克拒絕參與。法、義2國以國防預算有限為由,表示將透過其他方式協助烏克蘭,正審慎決定是否從本國軍備中撥出援助烏克蘭,並強調在美國強力推動軍援下,已引發部分輿論關注。
烏媒UNN報導,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今天表示,將向烏克蘭再提供2套愛國者系統,最快數日內就能投入使用。他指出,烏克蘭目前至少需要5套愛國者系統來強化防空能力,德國將提供其中2套,並計劃投資發展烏克蘭製長程無人機。
不過,軍援協議背後也浮現歧見。據德國「畫報」(Bild)報導,德國政府原以為美方會從自身庫存中撥交武器,但川普卻表示應由歐洲國家動用自家庫存,引發爭議,因多數歐洲國家防空資源本已緊張。
另一方面,烏克蘭近期出現多項內閣人事異動。前經濟部長斯維里登科(Yuliia Svyrydenko)接任總理,前總理什米哈爾(Denys Shmyhal)則轉任國防部長,前國防部長烏梅洛夫(Rustem Umerov)則出任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主席。
維尼斯拉夫斯基指出,什米哈爾具外交背景,有助強化美國及各國對烏軍援,而烏梅洛夫雖職位調整,仍扮演關鍵的國防角色。
另外,烏克蘭國會財政預算委員會主席透露,政府2025年度將編列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31.1%的國防預算,約2.6兆烏克蘭幣「荷里夫納」(hryvnia,約新台幣1.83兆元),較去年增加4120億荷里夫納(約新台幣2897億元)。(編輯:高照芬)11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