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丘德真雪梨22日專電)中國利用稀土出口作為國際政治籌碼,澳洲學者表示,面對中國的價格操縱及掌握加工程序挑戰,與美國、日本台灣等民主國家建立多元夥伴關係,是擺脫中國稀土產業鏈的必經之路,且澳洲應爭取成為中國以外的替代稀土供應鏈。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北澳洲戰略政策中心主任柯尼(John Coyne)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澳洲必須正視依賴中國稀土產業鏈的問題,初估「全球稀土供應鏈大約有8成由中國國有企業控制。」
柯尼分析,澳洲雖然蘊藏著大量稀土,但是澳洲目前仍然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加工和分離產業。他說:「目前全球的重稀土加工,幾乎100%是由中國國有企業所掌握的;而且中國國企同時掌握大約全球70%到80%的輕稀土加工。」
柯尼提醒,加工和分離產業,是稀土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他說:大多數人以為,稀土產業就是採礦而已;但其實採礦的部分比較容易。真正困難的是加工;這通常需要數百個化學處理流程。
柯尼說,中國幾乎全面壟斷全球稀土供應鏈,澳洲在短期內難以趕上,這是澳洲面對中國「稀土戰」的最大難題,澳洲與其他夥伴國家,雖然彼此有合作意願,致力共同開發關鍵礦產的替代供應鏈;不過,澳洲公司往往難以立足;原因有好幾個,首先,稀土元素的價格波動很大。
柯尼解釋,面對中國國企操縱國際稀土市場,澳洲相關企業實在難以招架,在某些關鍵時刻,中國國營企業會向市場大量供應礦石,壓低價格。這使得投資者在投資這類項目時,會遭遇重大困難。
柯尼進一步說,除了稀土價格及中國國企的人為操作之外,另一個澳洲企業難以克服的問題是中國壟斷稀土加工技術,大部分的相關智慧財產權,也就是加工方法,掌握在中國國有企業手中。中國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立法和法律,阻止分享這相關智慧財產權。所以,「即使我們能找到一家澳洲公司來開採和運輸稀土元素,最終還是不得不運到中國加工。」
柯尼認為,澳洲的因應之道,主要就是在中國以外爭取建立多元合作夥伴關係,澳洲擁有稀土資源,但它需要日本、印度、美國、加拿大以及台灣等國家和企業的投資;而且,澳洲需要這些國家和企業明確地表示,他們需要稀土以及澳洲的稀土加工。
曾於澳洲通訊局(Australian Signal Directorate)及防衛情報組織擔任情報分析官員、目前為澳洲戰略分析研究所(Strategic Analysis Australia)總監休布瑞吉(Michael Shoebridge)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與其他共同擁抱民主價值理念的國家建立多元夥伴關係,是澳洲擺脫對中國稀土產業鏈的必經之路。
休布瑞吉說,北京當局大幅度地將稀土供應當成是脅迫其他國家的政治武器,這已經促使各國人們重新審視過去依賴中國稀土供應鏈的問題。
澳洲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關鍵礦產專家維沃達(Vlado Vivoda)認為,中國對稀土供應鏈的操控,促使世界各國致力在中國以外找尋其他替代合作夥伴,這正好讓作為稀土供應國的澳洲帶來了機會。
維沃達認為,澳洲的稀土雖然需要運到中國加工,但澳洲並不需要那些在中國完成加工的稀土產品;因此,和歐、美國家不同,澳洲並未因為「稀土戰」而受到直接衝擊,因此應把握相關機會;「澳洲是一個政治穩定的國家,擁有健全的法規、良好的環保紀錄,是有可能建立穩定的稀土供應鏈。」
柯尼提到,澳洲爭取成為中國以外的替代稀土供應鏈,目前已經有初步成果;例如目前除了有日本資金投資澳洲萊納斯(Lynas)公司之外,更有美國資金支持萊納斯在美國本土建立了加工中心。
維沃達和柯尼均認為,澳洲聯邦政府需要採取措施,以助澳洲企業面對稀土市場受制於中國國企操縱的難題。柯尼舉例如今年4月澳洲政府宣布成立「關鍵礦產戰略儲備」計劃,以便調節市場供應和需求,進而讓企業得以在更穩定的投資環境中營運。
澳洲聯邦政府意識到澳洲稀土產業的難題;不過,休布瑞吉指出,目前澳洲政府的做法並未切中問題的要害。他強調,中國利用貿易作為脅迫其他國家的政治武器,而澳洲政府卻縱容中國的這種行為。
他說:澳洲政府目前面對中國的做法,就是假裝中國從來沒有利用貿易脅迫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率領商務代表團訪問中國,是沒有道理的做法,將會讓澳洲更加無力擺脫中國的經濟脅迫。
休布瑞吉和柯尼強調,必須擺脫對中國稀土供應鏈的依賴,並且與其他擁有共同價值理念的國家建立多元夥伴關係,澳洲稀土產業才可能有發展前景。
學者們表示,中國「稀土戰」對澳洲構成挑戰,但也迫使世界各國警覺,必須儘速在中國以外開闢其他稀土來源。這對於稀土蘊藏量豐富的澳洲來說,無疑是一項機遇;至於澳洲是否能夠把握這項機遇,關鍵在於澳洲是否能夠擺脫對中國稀土加工和分離產業的依賴。(編輯:唐佩君)11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