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3 17:35
(中央社台北23日電)當前中國多個行業都出現價格戰,影響所及,製造業銷售利潤在2024年創下新低。有商家表示,價格戰已讓生意虧損,但不跟進又會沒生意做。官方已經出手想整治「內捲」(無效益的競爭)。
美媒紐約時報中文網今天報導,在河北肅寧縣一個工業區,當地服裝製造商說,自己每年為全國各地的批發商生產大約100萬件T恤。競爭自2024年以來已變得非常激烈,以至於生意一直虧損。她說,「這種內捲讓人難以承受,大家都在逼死自己,整體市場環境不好,銷售停滯,產能過剩。」
這名製造商說,她的一些競爭對手為了把庫存變成現金,願意虧本出售商品。後來,客戶們要求她把價格降低到競爭對手們的水平,讓她陷入一種兩難境地:再降價的話,她會賠得更多;不降的話,她將徹底沒有生意可做。
唐永勝在河北經營8家工廠。他說,他的競爭對手們願意無休止地互相壓價,尤其是在中國許多主流電商平台持續壓低價格的背景下。
他說,河北的許多工廠在進行逐底競爭,因為當地政府鼓勵繼續投資。在那裡,從銀行貸款比在中國其他地區更容易,導致工廠老闆們不惜一切代價維持運營,「主要的目標是生存」。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7月1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6次會議時,提到「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中國「改革」雜誌2025年第6期刊發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黃群慧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葉其楚的文章,探討中國製造業的「內捲式」競爭現象。
文章指出,這種過度競爭又無效率的情況,使得行業整體陷入「多勞少得」或「多投無果」的困境,常伴隨著非理性乃至扭曲的企業行為,催生諸如惡性價格戰、排他性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手段,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資源配置效率。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製造業已經表現出「價格內捲」以及「鏈條內捲」,前者是行業陷入惡性價格戰,後者指產業鏈內部,處於主導地位的平台企業等以「壓成本、壓工期、壓服務」為代表的壓價方式,不斷將成本和利潤壓力向鏈條下游傳導,擠壓產業鏈內劣勢企業生存空間。
文章指出,受到前述現象的影響,近年來,中國製造業銷售利潤空間從2021年的高點13.24%下降至2024年的11.87%,創下近年新低。
文章並點出,近年來,在地方政府發展規劃和產業扶持政策的推動下,各地紛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間產業趨同、產能重複、資源浪費等問題日益突出,同質化競爭風險顯著上升。在新興產業領域,需警惕電腦、電子、生物醫藥等高技術行業的利潤下降以及「內捲式」競爭的風險。(編輯:張淑伶/廖文綺)11407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