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學者預警中共操作「資訊不在場證明」 伺機製造衝突

2025/7/24 13:22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24日電)現代戰爭的資訊操弄涵蓋多種策略操作,國防院學者劉姝廷指出,研判中共將觀察學習俄羅斯「資訊不在場證明」作法,透過預防性指控、混淆受眾、推卸責任等手段,伺機製造衝突,混淆台灣與國際視聽,台灣在戰略溝通可以審慎使用預警策略。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劉姝廷近期以「『資訊不在場證明』:當代戰爭中的資訊操弄」為題,撰寫專文刊登於最新一期的「國防安全雙週報」。

劉姝廷指出,當代戰爭的資訊操弄涵蓋多種策略操作,「資訊不在場證明」(information alibis)被視為一種新穎且獨特的策略,而俄羅斯對敘利亞的軍事介入以及在俄烏戰爭中,都使用了資訊不在場證明。

針對資訊不在場證明的操作邏輯,劉姝廷指出,第一階段是「預防性指控」,預先指控對手實施其本要實施的行為;第二階段為「混淆受眾」,以假訊息使受眾認知陷入混亂而誤判;第三階段是「推卸責任」,掩蓋真相並主張不在場證明。

劉姝廷指出,衝突或是戰爭行為的因果關係往往並非「不證自明」,需要公正第三方花費時間與精力查證,俄羅斯操作資訊不在場證明,混淆視聽與推卸責任;對台灣而言,需要注意中共透過觀察與仿效俄羅斯的作為。

以今年4月14日中菲海警在南海爆發衝突為例,劉姝廷指出,中方即指控菲律賓海警違反國際法等行為,標籤化菲律賓海警,並稱中國海警「依法巡邏」強調正當性,未來中共可能再以保護漁民為由,與菲方發生衝突,營造混淆民眾與推卸責任的資訊操弄基礎;而中國海警近期頻繁襲擾台灣海域的情況下,政府可依衝突級別與影響程度,在戰略溝通上審慎使用預警策略

針對中共對台進一步作為,劉姝廷提到,中共持續擴大「台獨頑固份子」名單,點名台灣各界人士違反「反分裂國家法」等中國法律,對「台獨」公司、組織祭出制裁,上述作為都是屬於資訊不在場邏輯中的「預防性指控」階段,中共以法律和國家安全強化正當性,下一步或許將挑選時機製造台灣民眾反對台獨的訴求,甚至歡迎中共接管台灣。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劉姝廷指出,如此一來,中共對台軍事行動將能以維護台灣秩序與穩定為名,既混淆台灣與國際視聽,更將責任推卸給台灣政府,而近期中共學者高志凱主張使台灣發生「第二次西安事變」,此中共得以透過「保安」名義登陸台灣,訴諸輿論並強化正當性。

劉姝廷表示,雖然使台灣發生「第二次西安事變」,看似中共學者的個人激進言論,但也呼應「資訊不在場證明」的操作邏輯。(編輯:翟思嘉)11407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