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海委會聯名農業部提藍碳方法學 獲環境部審議通過

2025/7/24 15:50

(中央社記者張已亷高雄24日電)海委會與農業部聯名提出「海草復育」及「紅樹林植林」2項藍碳方法學,今天獲環境部審議通過。海委會表示,方法學將為推動藍碳復育,提供制度性框架及作為碳抵減專案重要依據。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表示,海委會民國112年完成台灣本土紅樹林及海草床藍碳方法學,建立海洋碳匯量計算的科學依據,作為未來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及減量額度認證體系的準據,並在去年1月完成修訂方法學、3月將2項藍碳方法學送環境部審查。

管碧玲說,推動藍碳生態系復育行動,能強化碳吸存與氣候調節功能,促進提升生物多樣性及增強海岸韌性,創造多元生態與社會效益,未來將持續擴充生態調查能量與精進復育技術,並整合中央、地方與民間力量,朝復育自然與實現永續海洋目標邁進。

海委會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2項藍碳方法學今天獲環境部「溫室氣體抵換專案及自願減量專案審議會第19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作為台灣具備科學基礎與實務可行性的藍碳操作指引,為推動海洋藍碳制度化及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制度里程碑。

海委會說明,2項藍碳方法學是參考國際標準架構,並依本土生態特性量身設計,內容涵蓋選址原則、適用條件、監測標準及碳匯效益估算與驗證等完整流程,2項方法學均具操作性、科學性與可衡量性。

海委會表示,依方法學適用條件,可於海洋、海岸型濕地及人為型濕地進行專案活動,例如低利用度魚塭、鹽田及部分漁港區域等復育潛力點。另外,海保署已陸續建置示範場域及試驗海草苗圃,為未來擴大推廣奠定實證基礎。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海委會說,方法學透過復育與植林專案活動,達成專案邊界內增加有機碳儲存量效益,藉此提供政府推展自然碳匯政策的技術依據,為企業、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投入ESG行動與碳抵減額度交易建立可遵循方法。

海委會強調,營造濱海藍碳生態系,應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為核心,復育行動應建立在調查監測基礎上,選定適宜地點與優先物種實施。(編輯:黃世雅)11407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