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大罷免失敗 學者:賴總統可放軟、反共論述應更細緻

2025/7/27 15:50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27日電)首波大罷免未有罷免案通過,學者今天表示,國民黨恐對賴政府展開焦土政策,總統賴清德可把身分放軟進行政治協商、跨黨派對話,而這次投票結果並非親中路線的授權,綠營的反共論述也應更細緻,不能再用包裹式的反共論述。

第11屆立法委員罷免案及新竹市第11屆市長罷免案26日完成投、開票,24立委罷免案以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皆未通過,第2波共7案罷免投票將在8月23日舉行,同一天還有核三重啟公投。

台灣勵志協會今天舉辦「大罷免」選後國際媒體座談會,邀請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桃園市議員于北辰、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與罷團代表與談。

賴怡忠表示,國民黨撐過大罷免這關,未來恐對賴政府進行焦土政策,且國民黨並未從大罷免學到教訓,而修改親中路線;對民進黨來說,若不再糾結8月23日第2波罷免投票戰場、選擇認賠殺出,未來與罷團的關係恐更分化,並動搖綠營基本盤,但持續投入罷免拚「少輸為贏」,又會造成執政困難。

被問及此次投票結果是否代表民意對提升國防能力的疑慮,賴怡忠認為,全台僅44%選區有進行罷免投票,且24區都是非綠選區,而罷免大約取得45%支持,再加上原本的綠營優勢選區,其實支持提升國防是占多數,「不能只看藍區地方民意」。

邱師儀表示,這次罷免是「救民生vs.反共」論述對決,就結果看,救民生論述勝出。綠營的反共論述要更細緻,並思考是否有必要把每一位國民黨立委都定位成親共;現在的學生年輕群體都是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才出生,對國民黨威權統治、反共等感受並不深刻,不能再用包裹式的反共論述。

邱師儀認為,反共仍是大家的共識,選後是進行跨黨派對話的很好時機,賴總統可把身分放軟進行政治協商,站在超越黨派立場,思考「柔一點、是否力量更強」。

譚耀南表示,罷免失敗讓國會政黨結構不變,藍白將合作宣稱取得新民意授權,接下來會期將更一意孤行,與民進黨團、行政團隊的摩擦恐對立升高;台灣人民的主權意識非常清楚,中華民國台灣做為主權獨立國家,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最大公約數,國民黨不應誤判,這次投票不是親中路線的授權,更不能理解成對台灣前途立場的改變。

譚耀南指出,此次24個罷免選區、僅7區跨過25%罷免門檻,這代表採罷免方式來表達對個別立委或國民黨的不滿,並沒有得到足夠選民認同,所謂大罷免行動,在8月23日第2輪投票後,將實質走入歷史。

于北辰認為,讓泛藍選民歸隊的一句話是「罷免成功,補選還要再亂3個月」,泛藍選民要的是安定生活。執政黨應與在野黨進行協商,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編輯:林克倫、楊凱翔)11407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