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焦點

《專題報導》國慶日思辨台灣定位 《台灣未定論》論壇登場 廖筱君:台灣將從「未定」走向「自定」

2025/10/15 15:34

(記者李潔如台北報導)在雙十國慶這天,當全台各地煙火綻放、軍機呼嘯之際,一場關於國家未來的深度論壇,在台北盛大展開。這場是由「台灣影響力協會」主辦、《筱君台灣PLUS》策劃的《台灣未定論》國際論壇,由廖筱君主持。參與論壇的美國聖湯瑪斯大學政治學教授葉耀元說「保護台灣,是民主陣營的底線。」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緊接指出:「主權不是口號,而是一項國家工程。」。

主辦單位以「從未定到自定」為題,邀請國內外學者對談,從歷史法理、國際局勢到制度韌性,探討台灣如何在巨變中確立自身位置。論壇主持人廖筱君表示,這不僅是一場學術活動,更是一場時代的對話。「世界都在看台灣,現在是我們自己該說話的時候。」她強調,論壇名稱「未定論」雖帶歷史爭議,但更希望轉化成「自定」的力量,「我們不能再讓別人定義台灣。」

台灣未定論國際論壇,現場觀眾意外出現前五角大廈官員胡振東Tony(左一)賴怡忠(左二)葉耀元(右二)廖筱君(右一)。攝影李潔如

歷史模糊的命題 引爆現實清晰的思考

台灣的「未定論」可追溯自二戰結束後,從《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到冷戰架構,島嶼的主權歸屬始終存在灰色地帶。然而,隨著民主深化與政權輪替,台灣早已在實質上運作出完整的國家體制。論壇的主題,正是從這段歷史模糊中,尋找今日的政治清晰。

廖筱君指出:「台灣的未定,不只是法理問題,更是一種國民意識的挑戰。真正的自信,不是等待國際承認,而是人民自己定義自己。」
她同時提到,選在國慶日舉辦論壇,是希望讓慶典的榮光不只是煙火與軍禮,也有思想與方向的火花。「這場論壇,是我們為民主台灣點亮的一盞理性之燈。」

首度開放life秀的國際論壇,台灣未定論引起熱烈反應。攝影李潔如

美國視角 台灣是民主與集權的分水嶺

來自美國聖湯瑪士大學的政治學教授葉耀元,在論壇中以「美國戰略與台灣存在」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美國對台政策的核心,已從過去的「戰略模糊」,逐漸轉向「務實清晰」。
「在華府眼中,台灣不只是戰略要地,而是民主陣營的象徵。」葉耀元強調,美國兩黨如今在挺台立場上幾乎無分歧,因為台灣已不只是地緣棋子,而是價值戰線上的旗幟。他指出,從川普、拜登到近期國會動態,「不使用武力改變台海現狀」已成為華府的制度性共識。

葉耀元說,當前美中對抗不只是軍事與科技競爭,更是「體制之戰」;而台灣正站在民主與集權的分水嶺上。「這場戰爭沒有硝煙,但每個台灣人的選擇,都是戰場的一部分。」
他提醒,台灣在面對外部支持時,應該主動設定議程,而非被動等待。「國際社會不怕你發聲,只怕你沉默。」他建議,台灣應在價值論述上更明確,在外交實踐上更靈活,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制度自信。

美國聖湯瑪斯教授葉耀元論述:美國對台戰略是不是越來越清晰?攝影李潔如

賴怡忠:主權不是口號,是工程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則從制度面切入,強調「主權的鞏固不是喊口號,而是整個國家的系統工程」。他以「制度防衛、資訊安全、產業韌性、教育認同」四大面向,提出台灣自定命運的實踐路徑。
他指出,當外部威脅不斷升高,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對手,而在於「內部共識的流失」。
他說:「我們不能讓假訊息、社會分化、產業依附削弱了國家的意志。主權的根基在於人民對制度的信任。」

在制度防衛方面,他呼籲守住選舉公正與法治獨立;在資訊安全上,要打造跨部會防護機制;在產業政策上,應建立「自主科技護國」的長期策略;教育上,則需深化公民與國家認同教育,讓青年了解台灣不只是地理名稱,而是一種共同信念。
賴怡忠強調:「真正的防衛,不只是飛彈與軍艦,而是制度的韌性與人民的凝聚。」

全球蕾絲王偉特企業的子公司知名服飾品牌David’s Angel帶來視覺饗宴。攝影李潔如

思想對撞 學術與行動的橋樑

論壇現場座無虛席,觀眾來自各界,包括學者、企業家與青年學生。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對談與問答」環節,讓議題從理論走向現實。當被問及「台灣是否應該正式宣示獨立」時,葉耀元表示,這是高風險選項,不符國際現實;賴怡忠則補充,「比起宣示,更重要的是行動上的自立。」
兩位學者的共識是:「不要讓主權變成政治口號,而要讓它成為社會工程。」
他們皆強調,面對中國威脅與國際挑戰,台灣的出路在於「內外並進」——外部建立信任,內部鞏固制度。
論壇氣氛理性而熱烈,不少青年觀眾在現場發言,呼籲政府應更多投資資訊防衛與教育改革。也有與會者直言:「台灣的未定不是命運,而是選擇。」

國慶舉辦 象徵「思想上的升旗」

論壇選在國慶日登場,象徵意義不言而喻。廖筱君表示舉辦這樣的活動,是希望國慶不只屬於儀式,更屬於思想。
這是廖筱君擔任理事長的台灣影響力協會成立以來第一場所辦的國際論壇,未來更著重於如何行銷台灣而不被國際局勢所誤判也將會著重於調查性的報導紀錄片的拍攝,甚至商業性的電影,其核心價值都是在行銷台灣壯大台灣團結台灣,廖筱君特別感謝各界贊助者,包括包含奇美食品、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資政、雙清文教基金會洪三雄董事長、黃天賜董事長、台灣知名服裝David’s Angel、心泰原創泰國料理等企業與社會賢達。「沒有社會的信任,就沒有這場論壇。這是我們共同點亮的一盞燈。」
現場並播放由《筱君台灣PLUS》團隊製作的短片,回顧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奮鬥與突破。影片結尾一句話引起全場掌聲:「這不是別人給的時代,而是台灣自己決定的時代。」

彰化市長林世賢也專程北上聆聽論壇。攝影李潔如

從論壇到運動 打造長期公共平台

台灣影響力協會表示,《台灣未定論》將不是單一活動,而是系列論壇的開端。未來將陸續舉辦「青年主權論壇」、「民主防衛講座」、「國際媒體圓桌」等計畫,建立公民交流與政策倡議平台。
協會指出,未來的論壇將走出台北,深入各縣市與校園,讓「未定到自定」成為全民對話。廖筱君也預告,《筱君台灣PLUS》將推出延伸專題與Podcast節目,持續串聯國內外學者與政策圈對話。

專家觀點:台灣的主體敘事,不能再讓別人寫

論壇結束後,多位與會專家接受媒體訪問,對台灣的「未定論」提出觀察。學者指出,過去國際社會往往以中國為軸心討論台灣,如今是時候讓「台灣」成為主詞。
「從未定到自定,這不是地位的問題,而是態度的轉變。」一位學者說。
另一位國際法專家則表示,台灣若能在國際關係、法律與民意上形成一致敘事,「那一天,台灣的地位就不再模糊。」

當世界都在看台灣,台灣要怎麼看自己

在論壇尾聲,廖筱君引用一句話作為總結:「歷史從來不等待猶豫的人。」她說,世界的目光都在台灣,而台灣要如何回答世界的提問,決定了未來的走向。
「台灣未定論」或許是一個問題,但更是一種起點。它提醒社會,主權不是國際條約的附註,而是人民每天的選擇。當學者與公民在同一空間辯論未來,那就是民主最強的心跳。
國慶日這天,除了升旗,還有思想上的升旗。台灣,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定義自己。

台灣影響力協會以「台灣從未定到自定」為題,邀請國內外學者、僑胞與觀眾共襄盛舉。攝影李潔如

Related Posts

1 of 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