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 16:02
(中央社台北2日電)香港01在「川習會」後發表評論文章,指這場會談雖為美中貿易戰暫時畫上休止符,但面對美國圍堵壓力,中國最理智的選擇是盡可能維持與美國「鬥而不破」狀態,並爭取相對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以時間換空間,透過和平發展化解美國圍堵壓力。
這篇以「習特會(川習會)貿易戰停火一年背後:中國正在以時間換空間」為題的文章首先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的會晤,為一段時間以來的美中貿易戰暫時畫上休止符,意味著美中關係將有所緩和。
文章說,從美中經貿團隊達成並正式公布的共識來看,意味著經過一段時間的貿易戰後,美中都有各自的短板(缺陷)和籌碼,故基於現實考慮才採取相應緩和措施。從旁觀者視角來看,經過多輪來回博弈,川普政府同意與中國停戰1年,既說明川普政府戰略意圖暫時遇阻,又「凸顯出中國的實力和韌性」。
這篇文章提到,作為世界第1大經濟體、金融強國、科技大國的美國,和作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第1大工業國」的中國,不僅早已形成錯綜複雜的利益聯結,具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和廣闊的合作空間,而且各有各的缺陷和籌碼,誰都不能在短時間之內壓倒對方,故可預料兩國關係在較長時間內仍將維持「鬥而不破」的狀態。
文章表示,長遠來看,貿易戰只是「歷史長河的插曲」,美中競爭的關鍵在於綜合實力和人心向背的競爭。對於自改革開放以來反覆宣稱「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來說,「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發展經濟和科技,努力補齊短板,努力提升國家治理的民主、法治、公平、開放程度」,才是根本之道。
這篇文章進一步認為,這意味著只要有可能,中國都應盡可能維持和爭取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進而「以時間換空間」,不斷積蓄實力和改進治理。
文章認為,相較於「十五五」規劃的目標和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當下中國最需要的是「和平發展時間」,努力延續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化事業。
這篇文章坦承,當下中國有諸多亟待補齊的缺陷,國家治理的民主、法治、公平、開放程度存在明顯不足,軟實力與世界第2大經濟體的地位,以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日益增長的新訴求「嚴重不匹配」,且仍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狀況也沒有根本改變。
文章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成績證明,中國需要的是「和平發展時間」,需要的是「久久為功」,需要的是「以時間換空間」。
這篇文章最後說,面對當下來自美國的圍堵和遏制壓力,擺在中國面前最理智的選擇,是盡可能維持與美國「鬥而不破」的狀態,不斷發展自強和改進治理。只要中國能順利實現「2035年目標」乃至2049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信就可透過和平發展化解美國圍堵壓力,完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編輯:邱國強/呂佳蓉)11411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