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補充保費改革惹議 民團籲強化所得資料整合勾稽

2025/11/6 18:56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6日電)健保補充保費擬3大改革惹議,民團今天呼籲,應強化所得資料整合與勾稽,否則量能付費只會停在理想,更難落實公平;專家則提醒,收費機制應縝密計算,避免「賺小錢者交大錢」。

健保除投保金額為一般保費費率5.17%,還有6項補充保費來源,其中高額獎金全年超過當月投保金額4倍的部分、兼職薪資所得超過公告最低工資,以及執行業務收入、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等每筆金額超過新台幣2萬元,應繳2.11%補充保費。

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明年將啟動修法程序,含提高單筆扣繳上限、獎金扣除額調整為每年最低工資4倍,以及租金、利息與股利等收入改採結算制,結算制影響達480萬人,挹注健保約新台幣100億至200億元。

股民反彈聲浪四起,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今天向媒體指出,保費徵收的概念是希望讓有能力的人多負擔一點,現在之所以引發爭議,部分原因在於政府尚未完全掌握個人或家戶所得資料,尤其如租金、海外投資,甚至地下經濟,仍存在許多難以勾稽的情況。

她呼籲,衛福部應跟財政、稅務單位合作,強化所得資料整合與勾稽,否則「量能付費」原則只會停留在理想,更難以落實公平。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前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局長鄭守夏提醒,他認同政府設法增加補充保費收入,「大方向是對的」,但須留意細節設計,如何才能公平、合理,需要討論。

鄭守夏直言,台灣民眾薪資成長有限,可是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快、經濟情況好轉,代表多數財富來自薪資以外的資本利得,透過補充保費制度設計,收取這些財富支應健保,為正確方向。

他說,畢竟單靠由薪資收取的保費支撐,「健保恐撐不下去」,且全民健保為社會保險,本就應讓有錢、付得起的民眾,多付一點幫助「正在打拼」的民眾。

「收費機制應縝密估算。」鄭守夏數度強調,應避免「賺小錢者交大錢」,萬一多數民眾只是剛好達到2萬門檻,能收到的費用有限,卻需要花費龐大行政成本,未必划算,應思考調整收費門檻,並試算被收費對象分布,避免「影響很多人,但只收到一點錢」,同時應舉辦至少一、二輪座談會,取得勞工團體等利害關係人共識。(編輯:陳清芳)11411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 Posts

1 of 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