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28日電)俄烏戰爭使各界注意到無人載具對於戰場的影響,軍事專家陳柏宏今天表示,在各種無人載具當中,以水下無人載具、無人艇等水面無人載具對台海防衛作戰幫助最大,因為可以有效遏止、殺傷敵方艦隊。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今天下午舉行「戰場無人 無人戰場-無人科技新趨勢與未來地緣衝突圖像」座談會,邀請台灣軍警戰術研究發展協會常務理事陳柏宏、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陳冠憲、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與談。
何澄輝表示,無人科技逐漸成為軍事防衛與地緣衝突中的關鍵技術,從俄烏戰爭到以哈衝突,各國廣泛應用無人科技,並持續挖掘其潛能,台灣也積極發展無人機產業,應對現實與潛在威脅。
陳冠憲提到,外界常被無人「機」的名稱影響,認為就只有「無人飛機」,但是無人載具還有無人船、無人車等形式,而無人飛機在研發製造的3大重點是航空機械、感測器、AI,而目前發展較困難的是AI領域,包含軟體與硬體,而這也是台灣目前有優勢之處。
針對未來無人戰場的趨勢,陳柏宏分析,軍事對抗與戰爭,永遠都是矛與盾之間的對決,現在無人機看起來好像是勢不可擋,但這是因為過去都沒有想到要防備無人機的攻擊,而現在將小型無人機當作自殺式無人機攻擊落單士兵、擊毀戰車等案例,對戰場大局來說都無關緊要,俄烏戰爭的烏軍對俄軍產生重大殺傷,還是傳統的砲兵層級所造成。
陳柏宏表示,以台灣目前的防空能力,對抗中國的中、大型無人機沒有問題,因為就視同有人戰機應對,要關注中國如何釋放小型無人機進行攻擊,而未來台海決戰的關鍵在水下無人載具、水面無人艇,因為烏克蘭已經透過無人艇展現對俄軍艦隊造成非常大的殺傷與遏止,其實台灣具有和烏克蘭同等級優異的能力。
陳柏宏說,台灣海峽帶給台灣戰術上很大的緩衝空間,但相對的也要思考如何反制中國無人艇,而無人載具只是眾多手段的一部分,仍需靠各種配套,才能交織起完整防禦、多種進攻的手段。
至於台灣無人科技發展趨勢,陳冠憲建議,台灣是海島型國家,例如無人機在起飛時就會遭遇潮濕起霧的情況,在使用上應先思考使用情境,進而研發出符合使用情境的無人載具產業,進而推廣到菲律賓、印尼等同樣遭受中國灰色地帶侵擾威脅的南海諸國。(編輯:張均懋)1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