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7日電)2022年底,國外媒體報導台灣行人地獄後,政府透過修法、中央提供地方經費,改善危險路口,盼早日洗刷罪名。學者認為道安管理不能急就章,呼籲建立打疫苗而非打地鼠策略。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羅孝賢說,道安管理無法急就章,尤其觀念的改變更需要時間,在道安工程上,當面對民眾權益時,需要較多的溝通時間,多年前他擔任台北市交通局長時,為了在一處道路兩邊都鋪設人行道,因店家抗拒,溝通時間長達1年,最後折衷只做一邊,工程只花了3個月。
羅孝賢提到,在道安教育上,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終於中小學有交通安全課程,但每學年才4小時,因不是考試科目,有些老師很重視,也認真傳達交通安全知識,但也有老師不太想花心思,甚至直接放宣導影片,難達安全教育效果。
羅孝賢說,如果無法建立正確的交通全知識,即使易肇事路口改善完,再好的道路環境仍有危險。
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吳昆峯說,台灣的道安管理基本上仍是「危機處理」或「打地鼠策略」,從來都不是「打疫苗」的超前部署,這才真正是道安危機來源。
針對中央大力補助經費,各縣市也積極推動改善危險路口的做法,吳昆峯提出更深一層的思考。
吳昆峯說,路口設計就是盡量幫忙減少人的失誤,所以要充分考慮人是怎麼感知、判斷、動作的人因過程,不能只以工程角度思考,應要多從使用者的回饋來設計。
其次,路口的改善要有證據支持,例如美國目前已經開始討論,用85百分位的運行速率來設定速限的證據何在,台灣目前的道路設計元素,多半很缺乏有助安全改善的本土實證研究。
吳昆峯解釋道安管理的打疫苗概念,就是透過了解用路人在什麼時候容易發生失誤,然後主動全面檢視哪些地方有同樣的狀況,並逐步去改善,而非等到事故多到變成易肇事地點才去補救。
吳昆峯舉例,從研究發現,當左轉車道的佈設沒有考慮駕駛人反應時(如:無偏心設計),容易導致駕駛人違規或需要緊急變換車道,因此造成較多擦撞,所以左轉改成完全偏心的設計會改善路口安全。這時政府部門就應該全面檢視轄內所有左轉車道,並逐步改善,達到預防效果。(編輯:李錫璋)11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