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4日電)台灣每年約3000多名兒少進入安置機構,衛生福利部今天表示,正研擬新版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5年計畫,未來規劃納入心理諮商資源,助安置兒少處理身心症狀,預計明年提出。
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好好長大,部分由於受虐、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等因素,不得不送到安置機構,來自布農族的田阿妹原本在花蓮縣私立善牧中心擔任行政職,聽到安置缺人力,她憑著一股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毅然投身安置服務30多年。
田阿妹也曾難過付出沒讓孩子有所改變,這時她總會拿出上帝的話語來自我打氣,相信「上帝會好好照顧孩子長大」,看著自己照顧過的孩子迎向幸福是最大欣慰。讓她印象深刻個案之一,是個來自破碎家庭的女孩,非常渴求母愛,每次看到她都會張開手討「抱抱」,田阿妹一定給予回應,盼藉著這個小小動作讓女孩感受到溫暖。
衛福部今天舉行「113年績優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及專業人員頒獎典禮」,表揚績優兒少安置機構有優等11家及甲等36家,以及績優專業人員44人,田阿妹是其中1個。她特地穿著族服遠從花蓮而來領獎,感謝每1名陪著她走過這段旅程的孩子與夥伴。
長期在社福界工作的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林月琴致詞指出,平均一年約有3600名兒少進入安置機構,兒童權利公約(CRC)國際審查委員分別在2017年、2022年希望台灣能去機構化、提出短中長期計劃等建議,然而台灣寄養家庭逐年衰退,儘管這幾年政府推動類家庭、親屬寄養等替代性服務,確實讓安置量下降,但安置機構沒有辦法完全去除,她認為應考慮提高相關補助費用,導入專業人力如心理治療、職能治療,加強自立生活方案。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說明,最終希望孩子回到家庭,這個過程中需要許多配套,除了現行的生活輔導員、社會工作員等,重點還有心理輔導這塊,目前衛福部正邀請專家學者,將著手規劃新版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5年計畫,研擬納入心理諮商資源,幫助安置兒少處理身心問題,同時希望能提升地方政府服務量能,預計明年提出,確切時間待討論。(編輯:李亨山)1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