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7日電)青少年自殺率持續攀升,心理健康議題受關注,專家今天提醒,青少年壓力主要來自課業、同儕關係、網路問題如數位性暴力,以及家庭衝突,若又受到外界不當誘惑,恐成惡性循環。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長年致力青少年憂鬱症防治、培力工作等面向,近期彙整2024年度22則新聞,在去年12月27日至今年1月3日期間,以官網、粉專及官方LINE等方式舉辦10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新聞票選活動,結果今天揭曉。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馮燕說明,共收到404份回覆,投票者年齡層以21歲到29歲最多、占29.7%,至於20歲以下占23%;而今年入選新聞大致可分成「心理健康」、「數位性暴力」、「校園暴力」等3大類。
心理健康新聞涵蓋青少年自殺率、情緒障礙等議題;數位性暴力則有「創意私房」色情論壇如何助長數位性暴力、未成年孩童因手機遊戲遭脅迫或引誘、AI生成擬真色情圖片等;校園暴力包括割頸案、霸凌等。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董事、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結果顯示台灣目前社會經歷重大變遷、人際霸凌衝突、數位科技犯罪運用,使得青少年猶如待在危機重重的社會叢林中,心理健不健康「肇因於家庭、惡化於學校、顯現於社會」,籲各界重視。
如何防治青少年自殺,楊聰財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根據研究顯示,台灣青少年主要壓力來源首先是學業,因台灣家長太過強調智育,學業好不好彷彿變成新的社會等級。
楊聰財說,再來就是人際互動,因青少年特別重視同儕關係,霸凌等相關問題往這時候浮現;第3就是網路,尤其是數位性暴力,很多青少年會在不知不覺中誤入,後面就算花幾好幾倍代價,也不見得能擦掉。
第4個為家庭衝突。楊聰財直言,不少家長認為交給學校就好,結果反而家庭功能不彰,導致青少年埋怨「家裡都不了解我,我該怎麼辦?」若又受到外界不當引誘,如抽菸、喝酒等,恐成惡性循環。
他提醒,家長不要過度注重智育,青少年是發展為成人重要階段,應該要從心理、生理、環境、靈性上去加強改善,同時健康飲食、正常規律作息,很多青少年睡眠不足,恐留下嚴重後遺症,親子之間應該要互相傾聽、當天使,而不是互相折磨、當魔鬼,對青少年發展才有正面的意義。另外,他也呼籲政府心理諮商方案應持續推動。(編輯:陳政偉)1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