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泰雅文化專題3(中央社記者郭宣彣新竹縣1日電)竹縣尖石鄉嘉興國小校長徐榮春帶領師生於校園內開闢田地,由部落耆老親自帶領孩子學種植小米等部落所需穀物,也將編織等技藝融入課程,講述部落語彙,讓孩子浸潤泰雅文化與生活。
徐榮春(Makus Suyan)為尖石鄉新樂村馬里光群泰雅族人,他與尖石、五峰鄉共5所國中串連設計課程,融入族語、農耕等文化,並邀部落耆老教修築竹木房屋、狩獵、編織等技藝。
嘉興國小內有一片種小米等穀物的田地,徐榮春常帶孩子共同拔彩維護,他說,泰雅族因住於山區,小米適合種山坡地成為部落主食,也透過種植小米過程,展現對土地的敬畏與感恩。
徐榮春表示,每年從2月起迎接播種祭(sm’atu),6、7月收割祭(smgaqi’),9月在收割後將小米曬過辦入倉祭(smi khu’),最後年底辦祖靈祭(smyus/psl kotas)等祭儀,讓孩子從生活培養泰雅素養。
等待小米結穗收成,部落耆老帶孩子曬小米再整理入倉,過程中關於小米的語彙隨之出現,如「qutux khu’(一座穀倉)」,是每把小米在部落中的計算單位。
徐榮春說,「qutux khu’(一座穀倉)」是象徵這些小米屬部落共同存糧,若鄰里缺糧須無條件分享,也教孩子團結與互助,顯現「無私分享糧食是泰雅的傳統」。
他表示,入倉後,會將小米部分煮食,第1口給予家中最幼成員先食,象徵傳承與祝福。此外,孩子也學做小米粥、小米糕、醃肉,並於祖靈祭時邀請長輩品嚐,藉此表達感謝之意。
對於推行泰雅文化課程困難,徐榮春表示,曾有部分家長擔心影響孩子學業,但經過5年努力,家長逐漸理解,要讓孩子認同文化與身分,才能在心靈上有根基,面對未來挑戰時更有力量。(編輯:林恕暉)11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