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5日電)中國政府對美國加徵關稅提出反制措施,分析認為,這是在不造成太大損害的情況下向川普政府發出訊息。中國加徵的關稅影響美國約200億美元的出口,遠低於美國對價值4500多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4日起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再加10%關稅後,中國昨天宣布從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並對谷歌(Google)公司立案調查,還將PVH集團、因美納公司(Illumina)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紐約時報4日報導,中國的反擊似乎旨在打擊美國企業,並向川普政府發出警告,同時保留了一些可能對中美貿易造成更嚴重損害的措施。
凱投宏觀的研究人員計算得出,中國加徵的關稅將影響美國約200億美元的出口,約占美國每年對中國出口的12%,遠低於美國對價值4500多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
前世界銀行官員、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教授郝福滿(Bert Hofman)認為,目前來看,中國這一回應相對有限,只對不到30%的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產生影響,「他們可能試圖有所保留,因為這可能只是川普政府邁出的第一步」。
報導說,谷歌沒有立即回應對反壟斷調查公告發表評論的請求。
谷歌無法在中國經營其搜索引擎、YouTube影片平台或應用商店Google Play。不過,小米、聯想和Vivo等一些中國手機製造商仍在使用谷歌主導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和韓國在內的全球監管機構都以反壟斷為由對谷歌進行了調查或提起相關訴訟。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莫卡特斯中心(Mercatus Center)研究員麥克丹尼爾(Christine McDaniel)表示,10%的關稅並不高,進出口商很可能能夠承受,而不會造成極大痛苦。但她表示,美國農業很容易受到報復,而這些關稅讓所有人都意識到關稅可能會升級。
除了關稅,川普的行政命令還取消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免稅進入美國的政策,衝擊中國以廉價品聞名的跨境電商。
甫開始第2任期的川普與中國開始了新的交鋒,位於香港的保銀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這可能只是兩國漫長談判過程的開始,「這一進程有望緩和局勢,但前路可能坎坷」。(編輯:張淑伶/楊昇儒)1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