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兩岸

中國要求大學科系設置密切結合就業 對接國家需求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8日電)今年3月,以文科見長的上海復旦大學宣布將文科招生比例縮減一半,引發熱議。今天新華社公布官方一份去年11月發布有關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意見,內容要求大學科系要密切與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結合,並推進與就業相關的教學改革。

這份由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在2024年11月提出,目標是經過3至5年,基本建立覆蓋全員且功能完備的服務體系,為促進高校(大專院校)畢業生高品質充分就業提供堅實保障。

其中,在優化人才培養供給體系方面提到,要定期發布「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主動對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優化大學資源配置,推動高等教育規模、結構、品質更加契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等。

這項「意見」明確提出,完善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標準,推動大學將其列為必修課。成立教育部生涯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各領域專家深度參與就業指導工作規劃,持續推進教學改革。

「意見」指出,就業教育是全方位育人重要內容,要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要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並展開「永遠跟黨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等活動。

近年中國青年失業率高升引發話題,甚至導致國家統計局自2023年8月起暫停發布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直到2024年1月調整統計方式後,才恢復公布分年齡段的失業率。

文科生的就業情況普遍被認為更為嚴峻。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3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復旦大學將啟動深度改革,大幅調整學科布局,建構文、理、醫、工「四輪驅動」的全新教育格局,文科招生的比例將從原有的30%至40%降到20%。

這項宣布引發復旦校內師生不少批評,部分網友感嘆此舉為「人文精神的黃昏」,但也有人認為是「順應時代的清醒」。

中國教育部預估,2025年大專院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222萬人,較2024年增加4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加上中國經濟當前內外承壓,這些社會新鮮人將面臨更大的就業挑戰。(編輯:邱國強)1140408

Related Posts

1 of 1,395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