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兩岸

關稅戰下展開外交攻勢 中國塑造形象拉攏各國抗美

(中央社台北18日電)美中關稅戰火升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中國近期展開一連串外交攻勢,試圖拉攏各國,不要在川普政府的關稅壓力下屈服,並將自身塑造成自由貿易的捍衛者,確保在關稅戰中不會處於孤立地位。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官員正展開一連串外交攻勢。近期,習近平到訪東南亞,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是訪問;中國商務部長為推動加強雙邊合作與歐盟最高貿易官員進行視訊通話;中國的外交官一直與日韓官員保持聯繫。

報導指出,這種外交攻勢是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地位考驗。從北京角度來看,這件事關係到推動中國崛起為世界製造業強國的全球貿易體系的命運,以及如何為許多中國出口商品找到市場,因為美國已試圖通過徵收高額關稅來切斷中國向美國的出口。

在本週,習近平訪問東南亞期間,他稱中國是全球秩序的主要捍衛者,並不直接明言的將美國指稱為一個不可靠的國家。在河內,他呼籲越南與中國一起反對「單邊霸凌」。在吉隆坡,他敦促東南亞國家抵制「脫鉤斷鏈」和「濫徵關稅」的做法。

但是報導指出,習近平將中國描繪為自由貿易典範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捍衛者的嘗試,忽視了中國政府自身多年來的強橫經濟行為和對特定行業的慷慨補貼,這種保護主義做法已經疏遠了中國的貿易夥伴和鄰國。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世界各國在對美國的信任日益減弱的同時,並沒有馬上與中國建立新的同盟,另一個原因是與中國結盟存在被川普報復的風險。

紐約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但若雲(Rorry Daniels)說,「中國沒能填補美國留下的信任空白,只是在為川普政府強加給世界的休克療法提供即時緩解」。

報導指出,習近平訪問越南時,在譴責保護主義方面最為強勢的言論並沒有得到越南的呼應,雙方最終只是簽署了一份措辭模糊的聯合聲明,其中包括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後者是許多越南人在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上用來描述中國做法的言詞。

對於越南而言,美國徵收46%關稅的威脅已促使該國派談判代表團隊前往華盛頓籲請降低關稅。作為對川普的讓步,越南政府本週承諾打擊貿易欺詐,這被廣泛認為是指企業通過越南將中國產品轉運到美國,以逃避美國的關稅。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客座研究員阮克江(Nguyen Khac Giang)指出,「越南政府正在小心翼翼地不發出任何過度向中國政府傾斜的信號,尤其是在可能使川普政府惱怒的領域」,「說到底,越南是在兩個世界最大國家之間進行兩面下注。但隨著地緣政治氣候惡化,這樣做的空間正在迅速縮小。」

報導表示,如果中國認為越南正在試圖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來討好川普政府,越南將面臨比其大很多的鄰國的報復。中國上個月對來自加拿大的油菜籽、豬肉,以及其他食品徵收了高達100%的關稅,這是明確警告各國不要在貿易問題上與美國合作。

報導引述中國官媒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強調的威脅訊號,中國不會對其他國家與美國的談判發表評論,「但如果誰拿著中國的利益去給美國當投名狀,中國絕不答應!」

不過,研究中國政治、曾任職中央情報局(CIA)的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研究員席恩(Jonathan Czin)分析,「習近平並不一定需要這些國家選擇北京」,「他只需要阻止他們選擇華盛頓。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魅力攻勢』到目前為止如此缺乏魅力的原因之一。」(編輯:呂佳蓉/吳柏緯)1140418

Related Posts

1 of 1,451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