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3日電)花蓮富里鄉六十石山地區以金針花海聞名,每年夏天若無颱風帶來雨量,總為缺水所苦,農田水利署規畫新建集水設施與配水池,盼能達成「蓄豐濟枯」,解決缺水難題。
為強化農業水資源調度與灌溉系統永續發展,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與花蓮縣富里鄉公所,日前簽署「擴大灌溉服務永續共好合作意向書」,由花蓮處長張麒瑋與富里鄉長江東成共同簽署。
張麒瑋告訴中央社記者,近年極端氣候常有乾旱事件,例如民國109至110年發生百年大旱、113年上半年旱象,都使得富里六十石山的金針開花狀況不如預期,影響農民生計。
張麒瑋說,此案分三期計畫,第一期改善工程預計於今年5月完工,透過新設集水設施與側溝截水共3處,經費約新台幣6000、7000萬元,妥善運用自然降雨,並強化集水效率,改善六十石山灌溉水源;輔以增設調蓄池、配水池等灌溉調蓄設施,提升蓄水容量共1250公噸,並佈設灌溉輸配水管線達2398公尺,達到引水廣布。
富里鄉長江東成表示,此次合作計畫聚焦於六十石山地區,此處為花東縱谷三大金針栽植區之一,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然而近年受極端氣候變化影響,乾旱現象頻繁,尤其每年5至9月花季期間曾出現長達40天無降雨的情形,嚴重影響金針花開花期與產量。
為改善灌溉水源不足困境,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規劃於六十石山地區新建集水設施與配水池,強化雨季時期的水資源儲存功能,並於乾旱時期穩定供水。鄉公所表示,工程完工後,預估將穩定灌溉面積達37.23公頃,受益農家約20戶,每年可為地方農業創造超過8000萬元的經濟產值。
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指出,為確保後續灌溉設施永續經營,相關工程規劃期已與鄉公所及當地農民達成共識,在與富里鄉公所、農民等3方合作下,未來計畫透過締結維護管理行政契約,達成公私協力,建立永續共好灌溉合作模式,讓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帶動相關農產業及觀光產業發展,嘉惠更多農友,實現環境永續、共管共好的目標。(編輯:吳素柔)1140423